从“富二代”到巨亏11.93亿!极星月销6辆,业务停摆深陷退市泥潭

车圈里,提起“富二代”,极星绝对算一个。

它含着金汤匙出生,头顶吉利和沃尔沃两大光环,甚至风光地跑去纳斯达克敲了钟。

可现实,比段子还残酷。

今年上半年,这位万众瞩目的明星,在国内只卖了69辆车。

从“富二代”到巨亏11.93亿!极星月销6辆,业务停摆深陷退市泥潭-有驾

到了6月份,销量更是跌到只剩可怜的6辆。

另一边,净亏损的数字却一路狂飙,达到了惊人的11.93亿美元。

八年前,极星横空出世,剑指百万级豪车,所有人都以为,特斯拉的终极对手来了。

八年后,这颗“北极星”却黯淡到快要从夜空中消失。

吉利老板李书福都忍不住吐槽,说极星现在连个负面新闻都刷不出来了。

没人骂,有时候比挨骂更悲哀。

从“富二代”到巨亏11.93亿!极星月销6辆,业务停摆深陷退市泥潭-有驾

一出生就迷路了

新能源赛道上,倒下的车企不少。

但像极星这样,手握一把天胡好牌,却打得稀巴烂的,真是独一份。

这问题的根,可能从娘胎里就埋下了。

极星,Polestar,北极星。听着挺浪漫,但它最早就是沃尔沃一个玩改装的高性能部门。

玩的是小众,是情怀,跟大众市场不沾边。

从“富二代”到巨亏11.93亿!极星月销6辆,业务停摆深陷退市泥潭-有驾

2017年,电动化的浪潮拍过来,沃尔沃想下水试试,又怕湿了自己豪华品牌的裤腿。

于是就把极星拎出来,拉上大股东吉利,攒了个新局。

一个高端新能源品牌就这么诞生了。

总部在瑞典,研发在欧洲,生产在中国。这套“全球化”的组合拳,听着是不是特完美?

可这恰恰是一切混乱的开始。

极星的第一款车,极星1,上来就要干件大事。

从“富二代”到巨亏11.93亿!极星月销6辆,业务停摆深陷退市泥潭-有驾

它定位混动GT轿跑,欧洲卖15.5万欧,美国卖15.5万刀,到了中国,价格直接给你干到145万人民币。

这比当时顶配的特斯拉ModelX还贵了10万。

为了显得自己金贵,还搞限量,全球每年就产500辆。

一个没人听过的新牌子,凭什么卖这么贵?消费者用脚投票,根本不买账。

这车最后到底卖了多少,成了个谜。大概率是连500辆的限额都没卖完,就草草停产了。

质量比名气还拉胯

从“富二代”到巨亏11.93亿!极星月销6辆,业务停摆深陷退市泥潭-有驾

第一次装X失败,极星彻底乱了阵脚。

它从云端跳下来,推出了纯电轿跑极星2,价格也“亲民”了,29万起。

矛头直指当时火得发烫的特斯拉Model3。

这次想靠走量翻盘,可没想到,质量先翻了车。

车刚上市,就有车主在网上哭诉,开着开着车,在路上突然就断电了。

迫于压力,极星只能召回。品牌信誉,碎了一地。

从“富二代”到巨亏11.93亿!极星月销6辆,业务停摆深陷退市泥潭-有驾

后来的几年,极星2成了召回名单上的钉子户。

返厂维修的次数,搞不好比系统OTA升级都勤。

去年有家媒体统计,说极星2的召回率,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三倍。

这下,连最后那点沃尔沃带来的安全光环,也快被败光了。

两头不讨好的全球梦

产品定位反复横跳,背后是管理的巨大失序。

从“富二代”到巨亏11.93亿!极星月销6辆,业务停摆深陷退市泥潭-有驾

极星从一开始就喊着,要做“全球品牌”,想在中、美、欧三大市场同时开花。

结果步子迈得太大,扯着了蛋,哪个市场都没站稳。

尤其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卷的新能源市场,极星几乎被按在地上摩擦。

在这里,新车发布会比新手机还多,价格战从年初打到年尾。

极星这种定价不低、产品力又平平的“洋和尚”,水土不服是必然的。

上半年69辆的销量,就是市场给出的最真实的答案。

从“富二代”到巨亏11.93亿!极星月销6辆,业务停摆深陷退市泥潭-有驾

卖得这么差,病根在哪?

有内部员工说,中国团队就是个摆设,根本没有决策权。

任何屁大点事,都得向瑞典总部汇报。

开会得倒欧洲时差,等瑞典人睡醒给了回复,中国的市场风口都变了好几轮了。

更搞笑的是,在中国建工厂,有些建材居然还要大老远从瑞典运过来。

既费时间,又加成本,图啥呢?

从“富二代”到巨亏11.93亿!极星月销6辆,业务停摆深陷退市泥潭-有驾

管理层更是走马灯似的换,八年换了七任中国区CEO。

这样的团队,能有什么长远战略?纯属天方夜谭。

你再看看比亚迪,中国团队有绝对话语权,市场一有风吹草动,马上就能调整。

一个慢得像蜗牛,一个快得像闪电,高下立判。

卖一辆亏三十万

中国市场没戏,美国市场呢?同样一筹莫展。

从“富二代”到巨亏11.93亿!极星月销6辆,业务停摆深陷退市泥潭-有驾

由于美国的贸易政策,中国生产的电动车,想卖到美国得交高达100%的关税。

为了躲开这笔钱,极星只能跑去美国建工厂。

这看似是无奈之举,却把自己推进了另一个坑里。

在美国建厂,就享受不到中国成熟又便宜的汽车产业链了。

就算躲开了关税,生产成本也下不来,车价自然没啥竞争力。

就这样,极星在全球搞了6座工厂,可去年一整年的全球销量,还不到5万台。

从“富二代”到巨亏11.93亿!极星月销6辆,业务停摆深陷退市泥潭-有驾

平均下来,一个工厂一年就产几千辆车。

这种“大炮打蚊子”的模式,烧起钱来就是个无底洞。

从2020年到去年,四年,极星累计亏了超过51亿美元。

光去年一年,就亏掉20亿。

简单算笔账,每卖出去一辆车,就得净亏超过4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超过30万。

这哪是卖车,这简直是在撒钱。

从“富二代”到巨亏11.93亿!极星月销6辆,业务停摆深陷退市泥潭-有驾

到去年底,极星的总资产只有40多亿,总负债却高达73亿,早就资不抵债了。

这已经不是正常的商业逻辑了,更像是一种自杀式运营。

结语

面对这个不断失血的窟窿,亲爹沃尔沃也扛不住了。

去年2月,沃尔沃把手里的极星股份从48%砍到了18%,把这个烫手山芋甩给了吉利。

吉利接盘,也不是真看好它的未来,更多是无奈。

从“富二代”到巨亏11.93亿!极星月销6辆,业务停摆深陷退市泥潭-有驾

在吉利眼里,极星好歹还是一个能在欧美市场讲故事的高端品牌形象。

今年6月,李书福又给极星输了2亿美元的血。

这笔钱,与其说是投资,不如说是“保牌费”,花钱给这个窗口续命罢了。

但一个靠输血过日子的品牌,注定走不远。

极星的悲剧,给所有人都上了一堂昂贵的课。

不管你出身多高贵,背景多硬,一旦丢了清晰的定位、可靠的质量和高效的管理,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从“富二代”到巨亏11.93亿!极星月销6辆,业务停摆深陷退市泥潭-有驾

特斯拉的成功,不是靠钱砸出来的,是靠聚焦和创新。

比亚迪的崛起,是靠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和闪电般的反应速度。

在这条残酷的赛道上,从来就没有什么“天胡开局”,更没有谁能躺着赢。

未来,只有那些真正懂市场、敬畏用户、脚踏实地的品牌,才能活下去。

而极星的故事,会像一面镜子,照出那些浮华与虚妄,也警示着所有后来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