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户的传统认知里,皮卡总是与“工具车”划上等号——非承载式车身、粗壮的底盘大梁、颠簸的驾乘体验和超高油耗,代表车型有长城商用炮、日产纳瓦拉等。另外一种皮卡结构是承载式车身、一体化隐藏大梁设计,以新能源品牌吉利皮卡为代表。两种车身结构各有优劣,谁好谁坏一直存在着争议,今天就来分析一下各自的优缺点。
结构创新:隐藏式大梁的“刚柔并济”
在皮卡领域,传统非承载式车身(带大梁)一直是主流设计。这种结构通过独立的底盘车架承担车辆载荷,发动机、变速箱、悬挂、车身等都固定在这个车架上,车身只作为承载人员和货物的容器。其优势在于结构坚固、承载力强、维修方便,比较适合重载和恶劣路况。但这种设计也带来了车身重量大、重心高、乘坐舒适性差和油耗高等问题。
承载式一体化车身则取消了独立大梁,隐藏式大梁与上车身刚性连接,从而与上车身骨架合为一体,大大提升了整车的弯扭刚度。这种结构重量更轻、重心更低,同时降低能耗。但也有观点认为,这样的一体化车身设计缺少大梁支撑,只能城市通勤,不适宜重载等商业运输。
吉利皮卡作为承载式皮卡的典型代表,采用了与 Cybertruck 相似的一体化压铸工艺,“两路主梁+笼式车体”设计巧妙地将两种结构的优势结合在一起,这种“隐藏式大梁”结构通过强化车身主梁与笼式车体的立体多维分力架构,实现高强度的抗冲击力和载重性能,不仅确保了皮卡的核心工具属性,又显著降低了车辆重心和整体质量,从而大幅提升了户外行驶的稳定性、操控灵活性与乘坐舒适性,有效避免了传统皮卡在铺装路面上的颠簸感和笨重感。
另外,吉利皮卡还通过通过先进的制造工艺,将整车上下紧密整合为完整的一体化车身,包括在底盘嵌入19.09kWh蜂巢能源电池包,外壳与车身纵梁、门槛梁等关键结构件一体化焊接,形成高强度刚性框架。同时,在A柱、门槛等区域,内置抗拉强度达590MPa的高强度钢板,局部抗扭刚度提升30%。实测显示,其车身扭转刚度达30300N·m/deg,更好的应对重载、碰撞等带来的高强度冲击。要知道丰田陆地巡洋舰车身扭转刚度也只有12000N·m/deg,商用炮等燃油皮卡更是只有5000-8000N·m/deg。另外,一体化车身还采用了70%高强度钢,在保证轻量化的同时,实现结构强度指数级提升,更好的适用于各种商业运输。
极致操控:媲美SUV的舒适驾乘体验
传统非承载式皮卡因独立大梁导致重心高、悬架硬,铺装路面行驶易产生颠簸感,带来不良的驾乘体验。反观承载式皮卡,由于取消了独立大梁,整车重量大幅降低,车辆重心也随之下降,这直接带来了更好的操控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车辆在行驶中的振动和噪音明显减少,驾乘体验接近高端SUV水平,彻底改变了传统皮卡颠簸、吵闹的固有形象。
吉利皮卡采用了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独立悬挂,6.1米最小转弯半径,过弯侧倾角比非承载式车型小2-3度,货箱晃动幅度减少 40%,带来更好的转弯掉头操控体验。车身高度也降低15-20cm,配合电池包低位布局,重心高度比传统皮卡减少18%,高速稳定性显著提升。笼式车身结构与多种声学包裹材料,在纯电模式下车内噪音小于35dB,达到了图书馆级的隔音表现,高速行驶噪音控制在68dB以内,比传统皮卡低17dB,车辆的NVH性能达到豪华SUV标准,实现了“用起来是皮卡,开起来是SUV”。
值得一提的是,吉利皮卡基于M.A.P雷达瀚海纯电平台开发,与极氪、银河等车型共享零部件供应链,制造成本比非承载式车型降低15%-20%。以成都车展发布的吉利皮卡千里金刚电混PLUS四驱版为例,13.88万元的售价比同级燃油皮卡低了好几万元,成为国内最便宜的电混四驱皮卡。NEDC工况百公里综合油耗1.5L,馈电油耗6.4L,综合续航1068公里。对比同级燃油皮卡,100公里节省费用75%,200公里节省50%,实现了更好的燃油经济性。
综上所述,在同等配置和性能水平下,以吉利皮卡为代表的承载式一体化皮卡相比传统非承载式皮卡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不逊色于传统燃油皮卡的装载能力、豪华SUV般的驾乘性能、以及更低的市场售价,让消费者能够以实惠的价格享受到先进技术带来的便利。选择承载式还是非承载式皮卡,现在你知道怎么选择了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