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开车上下班只有几公里路程,会不会很伤车?老司机:不伤车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纠结?早上闹钟一响,心里就开始盘算:今天是挤地铁还是开车去上班?明明公司就在隔壁小区,开车也就十分钟的事儿。可转念一想,这么短的距离,天天启动熄火,发动机是不是还没热就歇菜了?机油都来不及润滑,这不得把车给“折腾”坏啊!网上各种说法也是满天飞,有人说“短途伤车”,搞得人心惶惶;也有人不屑一顾,说“车就是拿来开的,不开才容易坏”。那真相到底是什么?作为一个每天在几个相距两三公里的工厂之间来回穿梭、一天启停十几次的老司机,我开着我的国产小SUV跑了八年,后来又换了插电混动车,今天就来跟大家掏心窝子聊聊:每天只跑几公里,真有那么可怕吗?
先说结论,别吊胃口——真的不伤车。至少从发动机机械磨损的角度来看,影响微乎其微。咱们得搞清楚,所谓的“伤车”主要指的是什么?无非就是担心冷启动时,机油都回流到油底壳了,刚点着火就走,发动机内部金属件干磨,时间长了肯定伤寿命。这话听起来挺有道理,对吧?但现实情况是,如果你的车是每天都开的,哪怕只开两公里,发动机内部依然会残留一层油膜。机油是有黏性的,就像你把勺子伸进蜂蜜里再拿出来,上面总会挂着一层。这层油膜能在密封的发动机里保持好几天甚至更久。所以,当你第二天启动时,虽然机油泵需要几十秒才能把油底壳的机油打遍全身,但关键部位已经有基础润滑了,不会出现完全“干磨”的极端情况。
那什么时候这种磨损才比较严重呢?只有当你的车长时间停放,比如一周、半个月甚至更久没动,发动机内部的机油彻底干涸、沉淀,这时候冷启动才最伤车。 所以你看,天天开的车和长期停放的车,完全是两个概念。民间有句老话叫“车不怕开,就怕放”,这话一点不假。我那辆开了八年的手动挡SUV,每天十几个来回,风吹日晒从不停歇,到最后卖的时候,发动机还是稳稳当当,除了油耗高点,没啥大毛病。反倒是亲戚家那辆半年才开一次的车,去年直接打不着火了,电瓶亏得不行,修起来比我还费劲。
当然,短途驾驶确实有它的“代价”,这个代价不是体现在“伤车”上,而是体现在油耗高和对电瓶、三元催化器的潜在压力上。先说油耗,我的老SUV跑这种超短途,百公里油耗得7.2升,而跑高速只要6.3升。自动挡的车更夸张,跑这种路油耗上8-10升很正常。为啥?因为发动机还没达到最佳工作温度就熄火了,热效率低,油耗自然高。而且频繁启停,怠速时间占比高,都是耗油大户。有网友调侃:“这哪是加油,分明是加水啊!”虽是玩笑,但也道出了短途出行的成本问题。
再说电瓶和三元催化。短途行驶,发电机给电瓶充电的时间不够,长期下来可能导致电瓶亏电。特别是冬天开暖风、大灯,耗电量大,更容易出问题。另外,发动机温度上不去,排气中的有害物质无法被三元催化器充分净化,长期如此可能造成积碳或堵塞。不过这些问题,通过定期跑跑长途、让发动机充分热起来,基本都能缓解。
那么,对于像我这样每天只跑几公里的通勤族,有没有更优解?当然有!新能源车,尤其是纯电或插电混动,简直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 我换的那辆插电混动,开启纯电优先模式,上下班这段路全程用电,发动机根本不启动,既没磨损又超级省钱。夏天充一次电能用四五天,电费才10块,算下来一公里才一毛钱。以前一个月油钱五百多,现在电费不到一百,省下的钱够吃好几顿大餐了。纯电动车就更不用说了,七八分钱一公里,简直是“白菜价”出行。而且电动机结构简单,不存在冷启动磨损的问题,随便你一天启停多少次,它都“面不改色”。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每天开车上下班只有几公里,会不会很伤车?答案依然是:不伤车。 发动机的那点理论磨损,在日常使用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真正该担心的是油耗和电瓶健康。与其纠结“伤不伤车”,不如想想怎么更经济、更环保地出行。如果你也是短途通勤族,你会选择继续开燃油车,还是拥抱新能源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