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销量第一的比亚迪,会输给不务正业的长安?

讲真,每次看到这种所谓的“厂商价值传播指数”榜单,我就想笑。

一个排行榜,销量第一的比亚迪,价值排第二;销量第二的吉利,价值排第三;反倒是长安,销量没进前三,价值直接给你干到第一。这是个什么行为艺术?这就好比武林大会,一个哥们销量三十一万,内力深厚,结果评委说他招式不够花哨,不算天下第一。另一个哥们销量差点,但天天在抖音直播胸口碎大石,全网播放量破千万,评委当场宣布他才是武林新盟主。

为什么销量第一的比亚迪,会输给不务正业的长安?-有驾

这事儿魔幻吗?一点都不魔幻。这才是真实的世界。这说明车圈的竞争,已经彻底进入了“道诡异仙”模式。比的不是谁的拳头硬,而是谁更会“修仙”,谁能把用户脑干里的那点东西给拿捏了。不装了,摊牌了,这已经不是卖车了,这是在竞争上岗,争夺成为下一个电子活佛的资格。

长安这次登顶,简直是“不务正业”的典范。他们悟了,彻底悟了。他们发现,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你跟消费者聊什么发动机热效率,聊什么扭矩平台,等于是在跟一个只想吃麦辣鸡腿堡的人科普鸡的养殖周期。没人关心,真的。大家只想看爽文。

为什么销量第一的比亚迪,会输给不务正业的长安?-有驾

所以长安干了什么?他们把实验室直接变成了“选秀舞台”。搞个“超级增程”实测,不发技术论文,直接拍成短视频连续剧,全网追更。搞个智能座舱,不吹嘘自己有多少个传感器,而是给你演绎一个“多模态交互”的场景,让你感觉自己是钢铁侠。这套打法叫什么?叫“技术降维”,也叫“工程师网红化”。他们把一群穿着白大褂的理工男,硬生生逼成了李佳琦。把冷冰冰的技术参数,变成了一场又一场的“赛博马戏”。

为什么销量第一的比亚迪,会输给不务正业的长安?-有驾
为什么销量第一的比亚迪,会输给不务正业的长安?-有驾

效果好不好?你看榜单就知道了。它成功地在消费者脑子里植入了一个“思想钢印”:长安=技术宅=虽然我暂时买不起,但感觉很牛逼。这个“感觉”,就是品牌价值。它暂时不能当饭吃,但关键时刻能救命。

为什么销量第一的比亚迪,会输给不务正业的长安?-有驾

然后看比亚迪,比亚迪的心态估计是有点爆了。8月份卖了31万辆车,这是什么概念?这是把吉利和奇瑞加起来按在地上摩擦的水平。讲真,我楼下那个停车场,现在跟比亚迪专卖店似的,找个别的牌子都费劲。结果呢?价值指数被长安反超了。

这就暴露了比亚迪的根本困境。它靠“油电同价”这招“掀桌子”式的闪电战打下了江山,把所有人都拉到了泥潭里肉搏。如果说之前别人是在切蛋糕,那比亚迪就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大家一起蹲在废墟上啃馒头。这种打法,能赢,但赢的没那么体面。现在它想从废墟里站起来,穿上西装,跟大家聊聊“云辇”这种听起来就像修仙法宝的技术,聊聊品牌格调。

但问题是,你的人设已经定了。在大部分用户心里,你就是那个“性价比之王”,是汽车界的“压缩毛巾”,量大管饱。这种用户心智一旦形成,你想往上拔,就特别费劲。这就像一个靠拼刀刀起家的平台,突然有一天开始卖爱马仕,你总觉得哪里不对。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那个标,那个感觉。比亚迪现在的挑战,就是如何让大家不只爱它的价格,而是开始爱上它这个品牌。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所以你看,比亚迪现在也在拼命补课,搞各种技术场景化传播,就是想把“技术经文”念给更多信徒听。但这个过程,很难。因为你当初掀桌子的时候,把餐具也一起砸了。

吉利就有意思了,吉利是车圈的“端水大师”。销量第二,价值第三,哪边都不冒头,哪边也都不掉队。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吉利比作三好学生可能有点损,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那味儿?它不像比亚迪那么“颠”,上来就玩命;也不像长安那么“妖”,直接转职当网红。

吉利走的是一条很稳的路子。搞个“雷神电混8848极限挑战”,名字一听就很有网文那味儿,直接碰瓷珠穆朗玛,简单粗暴。搞个“神盾电池针刺实验”,就是用最直观的暴力美学告诉你:我的电池,就是金钟罩铁布衫,你随便作,出事算我输。这种传播,不花哨,但极其有效。它精准地打在了那些既想要电车的经济性,又害怕变成“电动爹”甚至“电动盒”的用户痛点上。吉利的平衡术告诉我们,在修仙时代,你也可以选择当个武林高手,内力外功一起练,虽然成不了仙,但至少能活得很好。

合资品牌这边,就更像一出悲喜剧了。

一汽大众,就是那个陷入中年危机的优等生。想拥抱电动化,搞了ID系列,但又舍不得燃油车的家底。于是就出现了“油电同店”销售这种堪比“左脚踩右脚上天”的奇葩操作。销售前脚刚跟客户吹完帕萨特的德味儿底盘,后脚就要扭头夸ID.4的智能座舱,精神状态非常值得关心。这种拧巴,导致它的MEB平台喊了半天,声音基本没传出4S店。真的,看得我都替他们着急!

丰田呢?丰田就是那个在广场舞大军中坚持打太极的老大爷。你们卷你们的智能座舱,你们卷你们的自动驾驶,与我无瓜。我只念我的独门真经:“可靠耐用”。从TNGA架构的碰撞测试,到混动电池的终身质保,丰田的传播就像个复读机,翻来覆去就那几句话。

你觉得它落后吗?但人家1-8月也卖了100多万辆。这说明什么?说明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可能在“老头乐”。再牛逼的智能驾驶,也算不过一个突然横穿马路的大爷。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在这种混沌的现实面前,很多家庭用户的核心需求,就退化成了一个最原始的愿望:别坏在半路就行。丰田就是把这个最朴素的需求,打造成了自己的“玄学结界”。当所有人都往前冲的时候,那个站在原地的人,反而显得特别突出。

最后必须提一嘴奇瑞,这个理工直男好像突然“开窍了”。以前的奇瑞,就像个技术宅,抱着一堆专利自己玩,就是不会说人话。现在呢?学精了。搞个“鲲鹏混动”,专门去工程师社群里做深度解析,把最懂技术的那批人先变成“自来水”。这叫“精准引爆”。然后再用星途揽月搞“双盲安全测试”,把安全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变成一场公开处刑。

所以你看,8月份这个榜单,它根本不是在排汽车,它是在给各家车企的“忽悠”能力打分。

长安的胜利,是“连续剧式忽悠”的胜利。比亚迪的烦恼,是“价格战忽悠”之后的品牌升级阵痛。吉利的稳健,是“实用主义忽悠”的胜利。而丰田的坚守,则是“复古式忽悠”在特定圈层依然奏效的证明。

所以,别再迷信什么技术参数了。在今天的车圈,技术只是剧本,传播才是表演。最终谁能赢?不是那个剧本写得最好的,而是那个最能把观众唬住的“演员”。

就问你怕不怕?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