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拆特斯拉造车芯片,小米17对标iPhone引热议

雷军那句“今年年初,我们买了三辆Model Y,拆”,是在我脑子里留下永久画面的。

不是PPT里的大词,也不是纽北赛道上SU7 Ultra的呼啸声,而是一个成年人把几十万一套的特斯拉当乐高玩,还面不改色地笑着说出来。

我甚至能想象工程师们围在车架旁,像外科医生研究病灶一样,一边拧螺丝一边感叹:“哦,这个位置还挺讲究。”

时间倒回四年前,小米汽车只是发布会上的几页幻灯片——连轮胎影子都没见过。

那时候他们就敢喊出对标保时捷、特斯拉这种话,有点中二,但也很带劲。

然而现实总爱泼冷水:找不到合适电机,就自己做V8s;资源不够,就停掉Ultra项目,全力攻SU7。

雷军拆特斯拉造车芯片,小米17对标iPhone引热议-有驾

这种决定,不仅是技术路线的选择,更是一场心理硬仗——既要证明自己,又得防止被现实打脸。

2023年的纽北故事更有戏剧性。

他们发了二十多封邮件石沉大海,好不容易圣诞前收到回复,对方第一句话就是:“中国手机公司跑纽北?”

这画面太生动了,你站在世界顶级赛道门口,被人质疑身份,大概跟穿拖鞋去参加黑领结晚宴差不多。

但真正让人记住的是,他们只拿到10分钟单圈机会,却硬刷出了纪录,然后量产车又连跑四圈拿下两项佳绩。

这种情节放进电影可能会被骂狗血,可它偏偏是真的。

雷军拆特斯拉造车芯片,小米17对标iPhone引热议-有驾

想到这里,我忍不住联想起李书福当年带吉利挑战国外测试标准,同样靠成绩砸碎质疑。

芯片战线才是真正九死一生。

从松果电子到澎湃S1,再到彻底停摆,那几年“小米只会营销”“组装厂”的声音铺天盖地。

如果换成别家公司,早就认栽。

但雷军直接豪赌五年投1000亿搞核心研发。

当玄戒O1流片成功、首颗样品落地机场,全员去接机的场景,我自动配上《胜利大逃亡》的BGM——这是技术人的仪式感,也是给外界看的态度:我们真造东西,不蹭热点。

而且用的是3nm工艺,对标全球旗舰,这不仅是参数,更是自尊心的一部分。

雷军拆特斯拉造车芯片,小米17对标iPhone引热议-有驾

我立刻想到华为麒麟芯片最初也是这样一步步扛过来的。

小米17系列亮相的时候,那股“全面对标iPhone 17”已经写在脸上。

6.3英寸的小尺寸旗舰,却塞进7000mAh电池和徕卡Summilux镜头,还有210国漫游支持。

这组合像给城市轿跑装越野引擎,实用又挑衅。

我尤其喜欢那个充电宝梗:挂5000毫安充电宝等iPhone耗尽,小米还有26%剩余,这是比任何长篇性能介绍都狠的数据戳击。

雷军拆特斯拉造车芯片,小米17对标iPhone引热议-有驾

Pro版本玩得更花,“妙享背屏”可以看航班信息、外卖状态,还能自拍预览生成大头贴直接打印——明显抢占生活细节里的使用频率。

不管是不是噱头,它至少勾起了一部分人的好奇心。

而Max版则走“大即正义”,7500mAh续航配8mm厚度和219g重量,就是一种赤裸裸的挑衅:“你怕重?我提前帮你解决。”

当天生态新品扎堆亮相,从Mini LED电视到万元冰箱,再到音响路由器,每个都往高端系冲。

他强调这是人车家全生态的一环,其实某种程度也是分散风险,多条腿一起走稳一点,让用户陷入体系难以脱身。

雷军拆特斯拉造车芯片,小米17对标iPhone引热议-有驾

这招苹果早期推HomeKit的时候也用过,只不过小米现在玩的更广泛。

压轴的是YU7 SUV,上市三个月锁单破24万台,交付超4万辆。

在浙赛拿下SUV总榜第五后,他们立刻去了纽北,而且开通定制服务,高审美用户可选紫水晶色、竞速红这些专属漆,要先交8万定金,每月限量40台。

一边满足性能控,一边收割颜值党,同时制造稀缺感,让讨论热度一直在线。

这让我想起蔚来曾经推出限量涂装+专属内饰,只不过蔚来的气质温柔,小米显然更张扬一些。

雷军拆特斯拉造车芯片,小米17对标iPhone引热议-有驾

整场下来,比产品本身更打动我的,是这个团队磨出来的韧性。

他们愿意拆别人的车,也敢从零开始造自己的芯片;面对行业质疑,不躲、不藏,把过程摊开给大家看,包括那些汗水甚至丢脸瞬间。

在这个人人追求快赢的时代,这份耐心显得另类,但或许正因为这样,他们才有机会翻盘。

不过我也在想,如果下一次发布会上雷军搬出一辆完全自主设计的新车型或者新芯片,我们还能像今天一样惊讶吗?

还是说,当惊喜变成常态,人真正期待的东西,其实已经悄悄换了方向。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