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挑战天门山翻车,这场营销为何让人笑不出来?
看到那辆黄色的奇瑞X3L在天门山天梯上溜车撞护栏的视频,我第一反应是:这年头车企为了营销,真是什么都敢干啊。但笑过之后,心里涌起的却是一种说不出的复杂滋味。
11月12日,张家界天门山景区的999级天梯上,一场原本要证明"中国车也行"的挑战,最终变成了一次尴尬的公关事故。这事儿值得我们好好聊聊。
一场"致敬"还是一次冒险?

说起来,奇瑞这次挑战的初衷听着挺热血的。早在9月份,奇瑞汽车执行副总裁李学用就在微博上放话了:"以前只有豪华品牌路虎成功过,但我们充满信心!"这话说得慷慨激昂,仿佛要为国产车争一口气。
可问题在于,天门山天梯是什么地方?150米垂直落差、30厘米湿滑窄台阶、平均45度坡度(局部超60度),总长近300米。这哪是普通的台阶啊,这是被称为"连进口越野车都鲜少挑战"的魔鬼路段。在这样的地方搞营销活动,到底是展示实力,还是在拿景区安全开玩笑?
更让人在意的是,李学用9月份那条微博里就提到过,测试当天下雨路滑,基于安全考虑中途暂停了。既然早就知道风险,为什么这次还要继续?是对技术过于自信,还是被营销热情冲昏了头?
当营销碰上安全底线

这些年,车企的营销手段越来越大胆,越来越猎奇。从沙漠穿越到高原挑战,从极寒测试到涉水表演,似乎不整点"极限操作"就无法证明自家产品的实力。
但天门山这次不一样。这是国家5A级景区,每天游客络绎不绝。当一辆两吨重的汽车在陡峭的石阶上失控下滑,撞断护栏的那一刻,危险的不仅仅是车辆本身,还有周围可能存在的游客和工作人员。万一有人在附近,后果简直不敢想象。
景区工作人员的回应也很有意思:"确实有与汽车品牌的联合活动,但我不清楚具体情况。"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让人怀疑景区在审批这类活动时,是否充分评估过风险?是否有完善的应急预案?还是说,在商业利益面前,安全考量被放在了次要位置?
失败比成功更值得反思
事发后,奇瑞官方一直没有正式回应。官方客服说"没接到通知,没登记相关信息",这种甩锅式的回复更是让人无语。出了事就装聋作哑,这是负责任企业该有的态度吗?
其实,挑战失败本身并不丢人。汽车性能有极限,这是常识。真正让人失望的,是这种为了营销不计后果的心态,以及出事后逃避责任的做法。
国产车这些年进步有目共睹,销量和口碑都在稳步上升。但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稳扎稳打,用真实的品质说话,而不是靠这种噱头十足、风险巨大的"极限挑战"来博眼球。路虎当年成功爬上天门山,那是人家多年技术积累和精心准备的结果,不是一时冲动就能复制的。
**说到底,营销可以大胆创新,但绝不能突破安全底线。**当一辆车在湿滑的台阶上失控的时候,受损的不仅是品牌形象,更是公众对企业责任感的信任。希望这次事件能给所有车企敲响警钟:消费者需要的不是惊险刺激的表演,而是实实在在的品质保障。至于奇瑞,该道歉道歉,该整改整改,这才是挽回口碑的正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