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近不太平,人事频发! 据不完全统计,6月-7月短短一个月内,就有15家车企进行高管岗位调整,涉及35名高管,其中不乏比亚迪、吉利、上汽等销量前六的自主车企。更有甚者,东风汽车一次调整就涉及600人,可谓规模空前!
新势力车企:技术人才流失,组织架构调整
新势力车企作为智能电动领域的先锋,对技术人才的渴求尤为迫切。然而,近期理想、蔚来等头部新势力车企却出现了技术高管离职潮。理想汽车世界模型负责人贾鹏和端到端模型负责人夏中谱先后离职,业内传闻可能与技术路线分歧有关。蔚来汽车技术规划首席专家胡成臣也宣布离职,人才流失问题不容忽视。
为了应对挑战,新势力车企也在积极调整组织架构。理想汽车将研发、供应、销售整合为“智能汽车群组”,打破部门壁垒,缩短需求反馈周期,集中精力发展AI技术。蔚来汽车则进行了多轮人事调整,旨在加强团队建设和应对市场竞争。
传统车企:战略聚焦,管理重构
传统车企同样面临着转型压力,纷纷进行人事调整以应对挑战。
东风汽车:成立全资子公司奕派科技,整合三大自主品牌,并从研发总院划转600人,加速新能源业务发展。
中国重汽:完成高层大换血,并设立ESG委员会,优化治理结构和管理效率。
奇瑞汽车:成立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并引入理想、智米等新势力车企高管,加强新能源和智能驾驶领域布局。
比亚迪、吉利、长城:分别进行高管调整,聚焦海外市场拓展和智能化业务发展,以应对市场竞争。
海外车企:中国高管崛起,应对业绩下滑
海外车企也纷纷进行人事调整,应对业绩下滑的挑战。
特斯拉:任命中国高管朱晓彤为全球制造业务负责人,上海工厂经验至全球。
奔驰中国:成立数字化与传播部门,任命中国高管周娟为副总裁,提升品牌竞争力。
宝马、保时捷、Stellantis:也进行高层调整,以应对销量下滑和业绩下滑的压力。
车圈人事,折射行业竞争激烈
车圈人事的背后,反映出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合资车企销量不振,本土传统车企转型缓慢,新势力车企洗牌加剧,不少车企都在进行自救,调整组织架构,以应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未来,车圈竞争将更加激烈,车企需要在组织效率、人才结构和技术路线之间找到平衡点,才能在新能源时代立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