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德系车主,比如说你买的是宝来、高尔夫,或者是帕萨特、迈腾,开惯德系车的车主,后续再换车,很有可能还会选德系。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大多数德系车型的底盘调校出色,跑长途、跑高速特别稳。这一点我自己深有体会。有个朋友,他之前一直开他的宝来,跑高速那叫一绝,几乎不用担心方向的偏移。甚至我翻了下他的修理记录,发现基本上底盘和悬挂都没什么大修,就是轮胎磨得快点。
第二个原因是,大多数德系车型的动力都比较强劲。油门踩到哪个程度,都能感觉到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涌出。当你在高速上超车,随便一踩油门,就有那股爆发力。我记得我试驾过一辆新款的高尔夫,感觉它的动力响应比我想象的还要即时。就算是一辆入门的紧凑型,动力表現也远超国产大部分车型。
可问题来了——德系车的通病,特别明显。包括奔驰、宝马、奥迪、大众在内,后期不省心的问题不少。一句话总结:他们确实不太想让你开到第八九年。
我认识一个修理工,他说:新三联,旧三联,修修补补又三联。 你知道那三联指什么吗?其实就是那些容易出问题的零件:空气滤清器、油滤,还有像天窗排水、雨刮、门锁什么的。基本上,老车基本靠修撑着。
我还记得他还抱怨:大众、奥迪的天窗漏水,几乎是标配。这你也能理解——在没有自己车库的情况下,车辆长时间暴晒雨淋,密封圈迟早出问题。排水口老化,雨水就不走正道,直接从A柱或B柱滴下来,好比自家厨房的排水管突然堵塞,水就到处溢出来。
而且天窗漏水的问题,尤其是在夏天,天气闷热,墙角、车门边就开始长霉,那滋味真不好受。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一个典型的例子——奥迪A4,过了质保后,发电机几乎出了名的哭泣。我有个朋友,她的A6,花了1万多他的小金刚,就为了换个发电机。
你想,1万块能干点啥?车子就因为一个发电机,价格就翻了一倍。这个价,换个车都差不多了。
再说宝马。不管是3系、5系,还是X3、X5,反正都一个毛病:老化掉漆,按键掉漆、变得粘手是常事。车内按键财大气粗地慢慢变色。这是很多朋友反映的,一线技术人员还说:关门拉手越用越粘,有些还会裂。 也就是说,品质真是–嗯–很良心。
我再补充一句:德系车很好开,底盘扎实动力足,但到了后期,除了修修补补,几乎又没别的办法。
有些问题还是可以提前预防的:比如天窗排水口每年清理一次,橡胶件按时检查和更换,就能减少漏水带来的麻烦。发电机、冷却液泵……这些容易损坏的配件,提前检测,少出问题。
你们有没有想过,直接换个车就能省下一大堆事?我想,也许是对的,但我得说,这不太符合大多数人的魂——喜欢驾驶的快乐。
毕竟,德系车的底盘、动力带来的稳定感,谁开谁知道。高速上,感觉全球的路都在你底下,车一扎实,心也就稳。
我一个开了十年德系的朋友说:修一下没啥,快感不减。他这话我听了又觉得,第一,谁愿意花钱?第二,修修也挺麻烦的。不管怎么样,还是得承认,德系车有一种魔力。
你知道那种感觉么?高速巡航,超车随心。它们的保值率其实还挺让人心动,尤其是宝马3系,奥迪A6L,只要保养得当,五六年后还能卖个不错的价钱。
这点其实挺安慰人的:花一两万养车,换来的,除了驾驶的满足感,还有个还可以赚点的心态。提个例子:我估算一下,一个普通百公里油耗8L,每升7元,油钱就得花56块。再算算维护,每年还得加点机油、更换轮胎(这样算下来,一年也得几千块)。
反正我感觉保值率这个事情,没那么绝对。有人说,买车就像订婚,得找一个愿意陪你慢慢变老的伴。
说到这,我也知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得后期修修补补真的折磨人。有人选择延长质保,弄个延保服务,心里宽敞点。
我还记得,有个朋友说:多花点钱,少操点心,挺划算。他买了个BMW延保套餐,三年,基本上没担心过核心部件的故障。
更理性的做法是——如果你对驾驶有那么点偏执,就得接受这些缺点。有人说:修归修,开起来还是甩国产几条街。我其实挺同意的。
但如果你更看重省事,可能会考虑日系车、国产车,它们更稳妥,基本上不折腾。
提个问题:你觉得,未来的德系车,能不能解决点这些后期烦恼?
我真希望看到有朝一日,某个品牌能把耐操这件事做到极致,让我们无须时时挂念它是不是会出问题。
我对德系车的感情,复杂得很。一方面,是那份扎实的驾驶感觉。另一方面,是那份修不完的苦楚。也许,爱它,就得认了这些毛病。
毕竟,谁都没办法找到完美的东西,对吧?
不如问问自己——你,喜欢稳点的,还是刺激点的?这也许就是选车的最大诀窍。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