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对面那家修车厂,有个年轻的技师跟我聊天,他说:现在跑车越做越轻,但速度还得更快,要不然怎么跟上时代的步伐?听得我心里一阵咯噔。
你知道,咱们今天谈到这款Lotec Sirius时,得先提个身高体重。大概也是2000年左右的车,整备质量才1390公斤(这数字体感上算合理吧),但宽度达2.03米,像个挤在通勤车里的大屁股,宽大得很。这宽宽的车身,在高速上其实挺稳定——空气通过车身流线离去,像水流沿着岩石滑过似的平滑。
你觉得高速行驶的空气阻力大不大?我问身边朋友,他看了我一眼:这得看车身设计,科教书都说空气动力学重要。的确,Sirius紧凑流线的车身正是这样设计的。平直的车顶,弯曲的尾翼,显然是为降低风阻,不然怎么冲到400公里/小时?但实际上,Lotec宣称最高速度仅限制在380公里/小时(估算,毕竟轮胎和地面都是限制因素),要真到那速度,车里空气这块儿的压力和流速都得变化得厉害。
动力啥的才是真心吊炸天。Sirius用的可是奔驰的V12心脏,6.0升排量,有多个调校版本,最大马力从850到1200不等(估算,样本少,可能还有更高的),你想象那动力输出,开起来像放炮一样。
我刚才翻了翻自己的笔记,看到上面画了辆大圈——0到100公里/时只要3.8秒,0到200只用7.8秒(估算,实际可能略慢点),这比我开那些普通跑车快多了。印象中,那个年代的超级跑车里,只有少数几台还能破这个纪录——思考着,像它这种只生产一台的作品,算不算是那种只属于它自己的传奇?
但我得正经说一句——这种超跑的研发投入,跟咱在家DIY改装差不多。一台车,花了不少时间跑工艺、调校、测试,就像有人花整个月做高难度菜肴一样。Lotec这个小厂,根本没那么大后勤支撑,研发像是拼拼凑凑的项目管理,有点像我朋友那个小饭馆,要想搞出顶级牛排,材料在保证的前提下也得用最好的。
不过你会不会觉得,生产一台车要花多少钱,能不能回本?这就成问题了。Lotec可能花了几百万欧,但又不知道最终是不是亏了——毕竟,单车售价有估算(体感),大概也得几百万美元。你算算,批量生产分摊成本低,销量能到几千台,但像Sirius这样,几乎是纯粹的艺术品,卖不出去,值钱就靠稀少。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Lotec一个德国小厂,怎么能硬挺到这个程度?可能一点不神秘。德国工业链条严密,零部件成熟,供应链上游几乎都靠德国本土,你要的那块涡轮增压系统,可能就是附近的某个子公司提供;发动机调校,则是做得很细腻——让我想不明白的是,他们当初为什么不大规模生产呢?算了,可能也不是不想,毕竟,生产线一开,利润和风险就都出来了。
你觉得Supercar追求的到底是什么?那技师又问。我想,不仅是速度,还有那份我能做到极限的满足感吧。尤其是Lotec Sirius,既代表了德国工程师的自信,也像是一件机械艺术品,充满了无限可能。
嗯,提到这,我还在想——如果能在高速公路上,轻踩油门,感受那一瞬间的推背感,和车内的静谧相结合,声音那么低,却能爆发出如此澎湃的动力,是怎样的体验?车窗外的风景仿佛变得模糊,只剩下一股飚到天际的冲劲——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国内有没有类似的超级定制小厂?还是说,像Lotec这种厂家,工具和技术,都得是亿万富翁级别的投入?我也没细想过这个问题。
回头看看,Lotec真正让人佩服的,是他们的那份坚持:在超限、在极端里追求完美。唯一的遗憾,可能就是只生产了这一台。是不是也意味着,每一台都像财宝一样珍贵?你觉得一台超级跑车,究竟值不值得那么拼命去追求?这段先按下不表。
最后讲究:我倒挺好奇,这台车在实际测评中到底表现如何吧。毕竟,官方说法都在吹,真到开起来,多少还会有点...那种真刀真枪中的微妙差别。
可触摸的小细节,还是那辆车的尾灯形状,不显眼,却总让我觉得,里面藏着一份制造者的心思。你信不信,有些细节,能偷偷告诉你,造车的用意和思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