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年代的6款老式摩托,要是你骑过其中一辆,就说明你真的老了

那时候日子刚有点盼头。

八九十年代的6款老式摩托,要是你骑过其中一辆,就说明你真的老了-有驾

改革开放一开闸,外国货哗啦啦涌进来。

日本品牌带头冲,国内厂子也跟上。

八九十年代的6款老式摩托,要是你骑过其中一辆,就说明你真的老了-有驾

油价便宜,路也不咋样。

摩托车成了香饽饽。

八九十年代的6款老式摩托,要是你骑过其中一辆,就说明你真的老了-有驾

从部队用的、邮局送信的,变成老百姓出门的主力。

街头巷尾全是轰隆隆的声音。

八九十年代的6款老式摩托,要是你骑过其中一辆,就说明你真的老了-有驾

一辆车能跑两百公里,一箱油撑好几天。

年轻人骑它闯城市,农村人靠它拉货拉人。

八九十年代的6款老式摩托,要是你骑过其中一辆,就说明你真的老了-有驾

它不只是代步工具,更像一条出路。

挣脱困顿,就靠这辆小摩托。

八九十年代的6款老式摩托,要是你骑过其中一辆,就说明你真的老了-有驾

可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风向变了。

环保要求严了,城里开始禁摩。

这些老伙计,慢慢退场了。

回头看它们真不是普通机器。

是那一代人的记忆,是时代的脚印。

先说重庆建设雅马哈80。

江湖人称“弯梁鼻祖”。

1984年,重庆建机厂和雅马哈合作,搞出CY80。

80cc排量,单缸风冷,二冲程。

自动离心离合,三速变速,起步顺溜。

一箱油能跑近200公里,省油又稳当。

车身弯得舒服,坐姿不累。

女同志最爱,骑着逛街也轻松。

当时很多军工厂转产,重庆正赶上风口。

1984到1989年,造了快28万辆。

总销量据说超过四百万台。

五千多块,相当于半年工资。

可还是抢着买。轻便灵活,小路钻得飞起。

缺点也有:车身太轻,高速容易飘。

但整体靠谱,

九十年代初还卖到东南亚,给重庆摩托打响了名号。

现在二手市场还有人淘,保养得好,能跑几十年。

再说金城铃木AX100。

这车,藏着多少人的青春。

1985年,南京金城厂引进铃木技术,量产这款。

两冲程发动机,笛簧阀进气,CDI点火。

耐用是它的标签,几乎不坏。

排气冒蓝烟,年轻人觉得酷。

打工青年背着行李,一拧油门,轰一下就出发了。

九十年代初卖八千多,贵是贵点。

但值!山路颠簸也不怕,扛得住。

销量全国第一,单一型号最多。

还出口尼日利亚,占了当地四成市场。

油耗高是短板,一箱油跑不远。

可加速猛,市区超车一把过。

金城原本是军工厂,靠这车活了下来。

后来环保压力大,被四冲程取代。

可现在二手车还多,不少人拿来改装玩。

再讲本田CG125。

经典中的经典。

1976年本田为发展中国家设计,主打耐用便宜。

八十年代初进口,后来五羊本田合资生产。

124cc四冲程,最大功率8.5千瓦。

时速一百一十,提速快得吓人。

质量没得挑,零件经得起折腾。

南方尤其多,保有量惊人。

九十年代卖一万五,贵得让人咂舌。

可照样卖爆,因为稳、省油、适合长途。

电喷版后来升级,但老款最让人念念不忘。

对手一堆,它靠口碑赢。

市场份额一直顶在前面。

CG125衍生到现在还在生产。

北方少见,南方农村满街跑。

幸福250,名字土,但当年是暴发户标配。

1959年,上海自行车二厂仿捷克斯洛伐克JAWA250。

1964年,正式投产。

248.9cc排量,二冲程风冷,12.5马力。

时速九十,扭矩强,拉货拉人全不怕。

军绿色、红色,邮政专用特别多。

外形独特,不像日系,很“中国味”。

配件国产化率高,修起来方便。

但要手动混合机油,油耗高。

震动大,保养麻烦,但耐操。

农村用得多,风吹雨打都不倒。

停产后成了收藏品。

车迷们聚在一起,聊怎么保养,怎么翻新。

铃木TR125,八十年代中期的代表作。

铃木专为中国市场打造,125cc两冲程。

性能不输250级别的车。

小巧灵活,爬坡轻松,动力够用。

化油器藏在右边,外观干净利落。

一开始大家偏爱东欧重型,试过才发现日系更顺手。

八十年代末,年轻人开始追它。

和RX125、GTO125抢市场。

价格稍高,但好看又好骑。

保养简单,链条寿命长。

后来慢慢淡出,新款接替。

可老车迷心里,它永远在那儿。

最后是黄河川崎HK250。

八十年代中期搅动市场的狠角色。

1986年,河南柴油机厂引进川崎Z250FS技术。

第一台下线,轰动一时。

平衡机构减震,电启动省力。

全封闭链盒,少保养,干净利索。

四冲程单缸,极速一百四十。

国产率超八成,性能接近原装。

刚上市时四千多,炒到两万四。

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

蓝色限量版最贵,抢手得很。

九十年代中期产量下降,但地位不低。

停产了,反而成了经典。

老车聚会里,常能看到它。

它推动了国产摩托的技术跃升。

从脚踏启动,到电启动,一步到位。

这些车,各有各的故事。

它们不只是铁皮壳子,更是时代的心跳。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国产摸索到合资合作。

每辆车都带着一段历史。

九十年代后,市场变了。

电动车兴起,禁摩政策多了。

这些老家伙,渐渐退出主舞台。

可对骑过的人而言——

那是青春的味道,是奋斗的回响。

现在年轻人玩复古车,

或许能懂一点点,当年那种感觉。

最后:

那些年,一辆摩托车,载着梦想上路。

它不贵,却撑起了无数人的希望。

如今车换了一代又一代,

可真正让人记住的,从来不是速度或配置。

而是那份拼尽全力也要往前走的劲头。

生活再难,只要还能发动,就别停下。

这,才是最硬核的浪漫。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