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长安升级央企,重庆老厂房里立下2030全球前十目标
长安汽车这回是真的不一样了。7月初那天,重庆城的朋友圈都在刷屏,说自家“老邻居”终于混成独立央企。你别说,这事儿搁我小时候住菜园坝那会儿,谁能想到有朝一日咱们本地车厂头顶能挂上“中国”俩字?工人师傅在食堂打饭都多舀半勺子肉,那气氛真是喜庆得很。
其实长安的来头不小。早些年听我爸讲过,他们家祖辈还赶上过抗战西迁那阵子——1862年就有雏形了,到1937年搬到重庆,再后来八十年代搞军转民,说白了就是跟着国家走一步算一步。这两年又赶上新能源大潮,一路折腾下来,今年终于等到单飞当央企的机会,中间还有点波折,本来说要跟其他大厂合并重组,结果六月才定下来自己干,还挺突然。
有人说这是天降馅饼,其实压力也来了。朱华荣(现在大家都喊他朱总)直接给团队开会放话:2030年前,要把中国长安送进全球前十。这口气不小,我表哥就在渝北分公司做售后,他群里天天被同事艾特,“你们总部是不是要加班加疯咯?”
比起一汽、东风这些“老大哥”,新长安底子到底咋样?注册资本200亿,比东风多点,比一汽少;资产和员工数倒是最精简,但去年卖车却追上一汽,仅次于他们。我去年换车时还专门跑去看了一圈销售数据——自主品牌销量223万台,在三家里面最高。我记得销售小王边敲计算器边唠叨:“我们新能源今年肯定压住东风!”果然,上半年新能源交付45.2万辆,同期增长快五成,小区微信群里不少邻居换纯电SUV都是选的深蓝或者启源,说用起来毛病少。
海外市场也是个亮点。今年刚过去半年,新长安已经卖出将近30万辆出口车。我一个大学同学现在泰国工作,他发朋友圈炫耀当地满街都是国产电动车,还拍视频吐槽右舵方向盘用着别扭。不过他说配件偶尔不好买,比如空调滤芯,有时候只能找国内带货代寄过去,这种细节估计国内消费者体会不到。
再聊回品牌发展,现在的新规划挺狠——五年内产销冲500万台,其中六成都得是新能源,还有三成以上要靠海外市场拉动。这个数字听起来吓人,但实际落地还是靠几个主力品牌撑场面:阿维塔、深蓝、启源,各自分工明确。有意思的是,我朋友试驾阿维塔的时候发现副驾手套箱竟然带个冷藏功能,他夏天装饮料特别爽,不过售后师傅私下嘀咕说维修成本高一点,一旦坏了配件贵,不像以前燃油车那么皮实耐造。
深蓝最近势头猛,上半年交付14.3万辆,据说新款S05纯电续航620公里。他们技术员私底下爱吹牛,说座舱芯片全系标配3纳米级别,还有激光雷达什么的。但实际体验嘛,有网友反映语音助手识别方言一般般,比如四川话导航经常懵圈,要不是习惯开窗透气,都以为系统卡死了。深蓝L06年底上市,据内部爆料可能首发OTA远程诊断功能,到时候修理厂估计更忙活,不过维修技师张叔总念叨:“智能化归智能化,该洗喷漆还是得人工。”
至于启源,它定位主流家庭用户,每月销量目标直奔5万台去了。我楼上的王姐前阵子提了一辆Q07,她吐槽冬天热泵空调制热慢,不过动力输出线性,小孩坐后排睡觉稳当。而且据她讲,下半年还有激光版Q07和A06轿车上市,她盯着想给女儿买辆练手用。据传B216纯电SUV年底也该见面,目前官方没啥详细消息,小区群倒先炸锅讨论起保值率问题来了。
这些成绩背后的支撑,是早几年布局好的“三大战略”:香格里拉搞新能源研发、北斗天枢抓智能网联、海纳百川推国际化。不少技术骨干原来就参与过发动机试验项目,他们聚餐喝酒时常拿那些冷门配置打趣,比如某批次车型曾经标配胎压自动校准,可惜很多用户根本不会用,以为灯亮就是爆胎,其实只是传感器接触不好而已……
眼下2025年的300万辆目标,看样子问题不大。今年上半年产销135.5万辆创8年来新高,而且传统旺季还没到呢。一位负责财务分析的小姨透露,公司全年营收预期已经从3000亿涨到了3550亿。“朱总野心可不是盖的。”她笑道,“这回真的‘钱’景无量。”
不过,对普通消费者大多数关心还是产品到底好不好开,好不好修。据销售顺嘴提及,新计划五年内推出50多款新能源汽车,包括至少七款单品每年至少卖30万台。这么大的动作,自然需要巨额投入,所以公司内部会议上传出未来10年砸2000亿元做研发的话题,让不少工程师直呼“预算宽裕”。
对我们这些平头百姓而言,也许更期待哪一天能看到更多便宜又靠谱的新车型吧。有一次维修店蹲等保养,一个老师傅摇扳手唠嗑:“以后整条解放碑步行街,全是国产牌子的绿牌轿跑,你信不?”他嘿嘿乐两声,把钥匙丢桌上一推,“世界第几无所谓,我们吃碗抄手照样香!”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