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喊冤扣了分,交警怒斥:你那玩意儿,能当场杀人!

私自安装行车记录仪被扣分?车主无奈不解,交警:再说一次,记住

“罚款200,记3分。”当这张罚单递到你手里,理由是“妨碍安全驾驶”时,你低头看看自己车里那个为了安全才装的行车记录仪,是不是感觉整个世界都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我装个这玩意儿,不就是为了万一出事能有个证据,保护自己吗?怎么就成了违法乱纪,还得扣分罚款?这种委屈,估计最近不少车主都感同身受,社交媒体上关于“装记录仪被罚”的帖子,总能引来一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

车主喊冤扣了分,交警怒斥:你那玩意儿,能当场杀人!-有驾

别急着喊冤,这锅,行车记录仪本身可不背。问题不在于你装了它,而在于你到底把它装在了哪儿。交警同志们估计嘴皮子都快磨破了,一遍遍地解释:《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里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驾驶室前后窗范围内,就是不准悬挂、放置任何妨碍驾驶员视线的东西。这道理简单到什么程度?跟你开车不能把手机支架杵在仪表盘正上方,一个道理。可偏偏,总有人在上边自由发挥,搞出各种“作死”级别的创意安装。

最常见的一种,就是把记录仪“啪”地一下吸在前挡风玻璃的正中央,像个神龛一样供着。每次你看一眼后视镜,都得先跟这个小黑盒子玩个“躲猫猫”。还有更狠的,为了装那种看起来高大上的集成式记录仪,二话不说,直接把原厂自带的后视镜给拆了。我的天,你是不是忘了后视镜是干嘛用的?那是你的“第三只眼”,是让你知道后面有没有一辆大货车正准备跟你亲密接触的救命玩意儿!再有就是那些为了“美观”而诞生的“灵魂走线”,一根电源线从点烟器出发,如藤蔓般肆意地缠绕在副驾前方,仿佛在宣告一种后工业时代的凌乱美学。兄弟,这些操作,罚你200块钱都算是客气的。

你可能觉得,不就是挡了那么一丁点儿视线吗?能有多大危险?那你是真的太小看物理学和墨菲定律了。第一个,也是最直接的危险:视线遮挡。白天可能不明显,但到了晚上,对面车灯一晃,记录仪屏幕上细微的反光、机身在行驶中不易察radical的晃动,都在持续不断地分散你的注意力。人的大脑不是多核处理器,你以为你在专心看路,其实一小部分算力已经被这个碍眼的东西给占用了。零点几秒的走神,在高速上就是几十米的盲驾,后果不堪设想。

第二个危险,才叫真正的“致命一击”。你知道副驾驶前方的中控台区域,为什么总是那么平整光滑吗?那下面,藏着安全气囊。一旦发生猛烈碰撞,气囊会以大约300公里/小时的速度瞬间弹出。现在,你想象一下,你把一个几十克甚至上百克的硬塑料块,正好装在了这个“炸药包”的正上方。砰!的一声巨响,安全气囊倒是出来了,但它会顺手把你的行车记录仪变成一颗高速旋转的“塑料子弹”,以毁灭性的动能射向副驾乘客的脸部或胸口。这已经不是交通事故了,这是蓄意谋杀。这种二次伤害的惨烈案例,你去搜搜新闻,绝对能让你脊背发凉。

车主喊冤扣了分,交警怒斥:你那玩意儿,能当场杀人!-有驾

至于私自改装线路的风险,那就更不用说了。汽车的电路系统是一个极其精密的闭环,每一根线的粗细、每一个保险丝的安培数,都经过了工程师的精确计算。你为了图省事,随便找根线破皮一接,或者买个劣质的一拖三点烟器,轻则电流不稳,干扰你的导航信号、让收音机充满杂音;重则负荷过大,导致线路过热、短路,最后在你的眼皮子底下冒出黑烟,引发车辆自燃。到那时候,别说记录仪里的视频了,你连车都保不住,而且保险公司还会拿着放大镜看你的改装痕迹,然后微笑着对你说:“抱歉先生,这种情况我们不赔。”

那到底该怎么装,才算是安全又合法的“王道”?其实位置就一个:车内后视镜的后方。把它像个害羞的孩子一样,藏在后视镜的“背影”里,或者稍微偏向副驾驶一侧。这个位置,堪称黄金宝地。首先,它完美地处于你正常驾驶视野的盲区,你根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其次,它离挡风玻璃顶端最近,方便走线,而且绝对不会跟安全气囊的弹出区域有任何瓜葛。

记住几个要点:第一,买的时候就挑体积小巧的,别追求那种带个7寸大屏跟平板电脑似的。第二,走线一定要走“暗线”。把线塞进车顶棚的缝隙里,沿着A柱饰板内侧下来,穿过手套箱,最后接到保险盒或者隐藏的点烟器接口上。找个靠谱的汽修店,花个几十块钱,人家专业工具几分钟就搞定,比你自己弄得跟盘丝洞一样强百倍。第三,安装好后,坐在驾驶位上自己看看,是不是完全不影响你看后视镜。最后,调整好记录仪的角度,保证能拍到完整的车头和两侧A柱的边角,地平线在画面中间偏下,这就完美了。

说到底,安装行车记录仪这件事,初衷是为了增加一份安全感,是为了在是非对错面前能挺直腰杆。可如果因为一个错误的安装方式,反而给自己带来了罚单、扣分,甚至是血淋淋的安全隐患,这不就是典型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那200块钱和3分,或许只是一个提醒,一个让你重新审视车内那个小玩意的机会。所以,现在低头看看你的行车记录仪,它是在默默守护你,还是在给你埋雷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