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长安汽车以135.5万辆的累计销量创下近八年新高,其中新能源车型贡献45万辆,同比激增48.8%。在行业智能化与全球化浪潮的夹击下,这份成绩单背后,是长安汽车以多品牌矩阵、技术纵深和全球生态构建的系统性优势。
一、多品牌战略:全价格带覆盖的“新能源铁三角”
长安汽车的新能源布局精准卡位不同消费层级:
高端市场:阿维塔品牌聚焦30万元以上智能电动车,2025年4月销量达11,681辆,同比增长122.6%。其新车型阿维塔06搭载华为高阶智驾系统,48小时订单破1.2万台,成为高端市场黑马。
主流市场:深蓝汽车锁定15-25万元区间,4月交付20,138辆,同比增长58%。深蓝S09全尺寸SUV预售8天订单破万,直击合资品牌腹地。
大众市场:启源系列以12.98万元起的价格覆盖家庭用户,首月订单超3.1万辆,成为12-17万元价格带的“性价比杀手”。
三大品牌形成“高中低”协同矩阵,既避免内耗,又实现对燃油车替代的全面渗透。2024年长安新能源销量达73.5万辆,渗透率提升至35.4%,2025年目标直指100万辆。
二、技术护城河:从固态电池到“可进化的汽车机器人”
长安的技术投入聚焦两大核心领域:
1、电动化突破:
金钟罩电池支持5C快充,10分钟补能50%,已搭载超100万辆新能源车。
固态电池进入实车验证阶段,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计划2027年量产,解决低温续航痛点。
2、智能化跃迁:
北斗天枢2.0计划投入500亿元专项资金,构建SDA平台+AI大模型技术底座,支持L3级自动驾驶。其“天枢智驾”系统可实现原地掉头、钟摆泊车等200余种复杂场景操作。
前瞻布局飞行汽车与人形机器人,计划2025年底试飞新一代飞行汽车,2028年量产人形机器人,打造“陆海空立体出行生态”。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2024年研发费用101.6亿元,专利储备近2万项(70%为发明专利),为技术落地提供硬支撑。
三、全球化生态:从“产品出海”到“体系输出”
长安的“海纳百川”计划正重构中国车企出海逻辑:
产能本地化:在泰国、墨西哥、德国设立6家子公司及9个KD工厂,年产能达26万辆。泰国新能源基地投产,成为辐射东南亚的制造枢纽。
产品本土化:针对欧洲市场开发的深蓝S07,完成150项适配改造:悬架调校适应北欧多山地形,车机集成挪威语导航,电池支持-30℃极寒快充。
服务标准化:在挪威联合本土巨头Motor Gruppen建立50家服务中心,提供7年整车质保+8年三电质保,远超欧洲行业平均水平。
2024年长安海外销量53.6万辆,同比增49.6%;2025年目标100万辆,剑指全球前三。
结语:一场“长期主义”的胜利
长安汽车的爆发并非偶然:多品牌协同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需求,技术投入锚定十年产业趋势,全球生态以“本地化”穿透文化壁垒。朱华荣提出的“无基地,不海外;无海外,不长安”,正是其全球化野心的最佳注脚。
当行业陷入价格战与同质化竞争时,长安以研发投入占比6.4%的魄力,验证了“技术换市场”的可持续路径。2030年500万辆销量的目标,或将重塑全球汽车格局——中国品牌从追赶者,蜕变为规则定义者。
深蓝S07在挪威定价399,900克朗(约28.4万元),比特斯拉Model Y低15%——这不仅是价格优势,更是技术平权的宣言:中国智造,终成全球标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