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吉利银河M9的预售价终于在大家的期待中浮出水面时,你是不是也一阵哑口无言?
20.88万元起,最高25.88万元,听起来像是豪车的价格,但不,这只是预售的“开胃菜”。
这下子,不仅车迷,连路过的旁观者都开始感到一丝不妙。
哎,这车的低配版,难道真能“降维打击”吗?
你会选择买一辆18度电池,CLTC续航85公里的插电混合动力车吗?
就为了低价而牺牲性能?
说真的,我真心怀疑那些车商是不是在考验我们的智商。
先从这些数字说起。
记得吉利一开始说过,银河M9最低配将是15.98万起,没错,大家都以为终于能得到一辆价格亲民的“银河战舰”,结果预售价一公布,真是让人有种“铁板烧”翻车的感觉。
20.88万起!
对于那些还想着在15万出头买车的朋友们,这简直是从天堂跌进了地狱。
不信?
我们再看看那些“低配版”的参数配置,光是这续航,简直能把人从期望值扯回现实的泥潭里,瞬间泡了个脚。
你当“新能源”就是真的“新能源”?
CLTC续航85公里,像是开车出门就得开着充电宝。
这是你愿意花20万去买的“未来出行”吗?
银河M9给我的感觉,仿佛是典型的“打了个大广告,掉了个大坑”。
别急,咱们继续剖析。
以前吉利可是被看作是那个“真诚的车企”,真心为民众做实惠车。
可是,这次一看,直接掉了个40000块的预售价跳跃——真没想到,吉利竟然也能干出“飞跃”的事儿。
在这个价格上,原本期待着买辆全家共享的舒适代步车的朋友们,可能会考虑重新审视这个价格带来的“溢价感”了。
你不觉得这跟某些所谓的“高大上”的车企推高价格,最终成了笑柄的套路太像了吗?
唉,银河M9,真的是在走深蓝S09的老路吗?
而且,吉利的银河M9,真心让我对这个品牌产生了些许疑虑。
就说这车的智能化配置吧,别看“银河Flyme Auto 2”一上来就给了你一个满满的高科技标签,但真用起来,可能就没那么神奇了。
智能座舱的体验,简直有点“白开水”的味道。
特别是那套“千里浩瀚H5系统”,它可能让你觉得它挺先进,但它能解决问题时,往往要加上一个“有点卡”的前缀。
这些“智能”配置,我敢打赌,它能满足你的一些基本需求,但它绝对无法带给你“未来感”的惊艳,甚至可能会让你在拐弯时因为系统不听话而想甩掉它。
“吉利银河M9炒作已久,效果如何?”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言而喻——让人有点失望。
为什么我一直觉得不对劲?
当我看到吉利的营销手段时,我几乎能感受到他们那种“卖点制造”的急功近利感。
低配版本故意以18度电池的续航“撒网”,诱使消费者以为低价是实惠,但其实它反映出的问题是,消费者被“吸引”进了一个几乎无法实现预期的虚拟空间。
开车本来应该是为了自由,而不是随时得为充电焦虑。
想一想,20万买辆车,它可能连一趟顺畅的周末出游都保障不了。
你不觉得,吉利拿这种配置在这个价格层面做文章,简直是典型的低价做噱头、虚高加价吗?
话说回来,吉利银河M9的推高价格似乎一开始就是为了达到“冲击消费心理”的目的。
在巨大的营销效应下,消费者几乎把这款车当作未来出行的代表。
然而,等到实际产品亮相时,除了一点智能化,车的性能和设计确实并没有那么让人眼前一亮。
车主们想象的智能化座舱,实际操作却像是一个流畅度极低的幻觉。
就像是那种刚安装了个“高大上”灯带的厨房,虽然让你觉得很酷炫,但用起来常常让你焦虑得想换成老式灯泡。
银河M9这次的翻车,真让人怀疑它是不是又成为了“炒作”典范的一部分。
市场上谁都会看到,大家都在看吉利会如何收场。
虽然表面上吉利似乎依然是“豪爽”的大公司,但它的真实战略背后,可能让一部分消费者产生“被套路”的不适感。
你说,这样一个几乎不再强调“亲民”的车企,还能在未来继续占据消费者的心智吗?
大家可曾想过,这种背离当初“真诚”的价格路线,不也会让它从“未来之车”变成“有点后劲不足”的车企遗憾吗?
总而言之,银河M9这次的表演,或许只是一个营销上的“华丽翻车”。
对于吉利来说,虽然它还在推价格,推出新车型,但你会发现,这种虚高的价格和滞后的配置真的可能会让它错失未来车市的风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