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了蛋糕就翻脸?俄对华汽车第7次实施限制,看来关系再好也得留一手

莫斯科港口的集装箱堆积如山,锈迹斑斑的崭新中国卡车在海关监管区滞留成排。

汕德卡SX3258车型的铭牌上还贴着欧盟认证标签,但俄罗斯技术监督局的红章已盖下“禁止通行”。

一名中国车企驻俄高管攥着被退回的文件苦笑:“通过欧洲标准没用,这里他们说缺陷就是缺陷。 ”

动了蛋糕就翻脸?俄对华汽车第7次实施限制,看来关系再好也得留一手-有驾

三天前,俄罗斯联邦技术监督与计量局突然发布禁令。

东风、福田、一汽和汕德卡四大品牌的卡车及底盘被集体挡在国门之外。

公告里写满“制动失效”“噪音超标”等技术罪名,但俄媒扒出细节:

被禁的汕德卡车型早通过严苛的欧盟认证,而俄罗斯本土卡玛斯卡车却抄袭中国重卡设计却畅通无阻。

这已是2025年俄罗斯第七次对中国汽车出手。

年初至今,俄海关扣下17列中欧班列的汽车货柜,连男士皮夹和望远镜都被怀疑“军用”。

当中国经销商试图经哈萨克斯坦转运车辆时,新规要求补齐关税和增值税,灰色渠道份额从30%暴跌至2%。

动了蛋糕就翻脸?俄对华汽车第7次实施限制,看来关系再好也得留一手-有驾

政策组合拳招招致命。

7月新规强制进口车在俄境内实验室重做碰撞测试,认证成本从5000美元飙到8000美元。

8月1日生效的报废税计算公式更狠:税费=基础税率+(俄售价-采购价)×0.5,一辆20万售价的中国车直接多缴5万。

莫斯科街头的变化肉眼可见。

奇瑞4S店门可罗雀,瑞虎8标价牌从210万卢布涂改成320万卢布。

露天停车场积压的8000辆江淮汽车覆盖着鸟粪,40%经销商退网转行卖手机。

“昨天还称兄道弟,今天就算计到你骨头里。 ”吉利海外高管的抱怨在业内疯传。

销量断崖印证了寒冬。

动了蛋糕就翻脸?俄对华汽车第7次实施限制,看来关系再好也得留一手-有驾

2025年一季度中国对俄汽车出口暴跌44%,奇瑞单月销量被腰斩。

本土品牌拉达却吃着政府每辆车30万卢布补贴逆势上涨,二季度销量猛增34.4%。

俄媒头条欢呼:“拉达重回冠军宝座! ”

保护主义的底色早已显露。

俄工贸部长阿里汉诺夫年初公开点名中国卡车“存在严重缺陷”,却对本土品牌测试放水。

普京视察伏尔加汽车厂时,把生产线称为“国家工业堡垒”,尽管拉达年产能仅20万辆,不到中国车企在俄销量的零头。

真正的杀招藏在税费杠杆里。

2024年10月汽车暴涨85%,2025年关税再调高20%-38%。

一辆15万人民币的中国车综合成本激增7.6万,价格优势彻底归零。

俄财政部笑着收钱:汽车税费年贡献1万亿卢布财政。

动了蛋糕就翻脸?俄对华汽车第7次实施限制,看来关系再好也得留一手-有驾

技术掠夺同步上演。

长城哈弗H9被迫加装-40℃防冻液,宁德时代向俄移交耐寒电池配方。

现代汽车留下的圣彼得堡工厂被俄企AGR收购后,代工中国车却抽走七成利润。

“共享技术换市场准入”的潜规则浮出水面。

中企开始紧急掉头。

奇瑞叫停50亿卢布电池厂项目,转而收购乌拉尔汽车厂生产线。

长城把哈弗M6产线迁到卡卢加州,零部件本土化率硬提到70%,哪怕利润率砍半。

长安汽车把滞销车转卖中东,江淮探索哈萨克斯坦建厂曲线入俄。

莫斯科市民举着“反对涨价”的牌子在展厅前抗议。

社交媒体热传对比图:拉达出租车享受零利率贷款,中国车却背负18%超高利率。

动了蛋糕就翻脸?俄对华汽车第7次实施限制,看来关系再好也得留一手-有驾

当俄海关扣留中欧班列货物的消息传出,中国对俄能源进口量骤降30%,俄副外长急忙喊话:“中国要多少石油,我们就供多少! ”

丰田商标注册文件悄悄递进克里姆林宫。

大众集团洽谈回购1.25亿欧元资产的消息登上俄财经头条。

一边打压中国车,一边向西方车企递橄榄枝,俄罗斯的平衡术正在汽车战场上铺开。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