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的青岛车市,像有人在平静湖面里丢了一颗冰可乐炸弹——先是“嘭”的一声,紧接着气泡四散,人群涌动。
特斯拉中心门口挤满了人,不是随便看看,是排队到马路牙子上站着。
有大叔手里攥着刚打出来的保单,还不忘用另一只手翻手机保险费截图;旁边年轻姑娘眼神亮得跟抢到演唱会前排票似的,那种表情写明了:“这钱我不拿,就是对不起自己。”
朋友圈比他们展厅灯带还亮的,是9月10号政策落地那晚几个卖车朋友发的自拍,笑得仿佛刚拆完年终奖。
本周三开申报通道,当天1274份材料直接冲进系统,据说能撬动3.36亿消费。
这数字听起来挺遥远,但换成现场画面就是:原本计划再观望两个月的人,此刻拍桌喊“买!”
动作干脆,比双十一零点秒券还快。
补贴力度让不少销售直呼地方版顶配——15万以上的新车,只要是在青岛首次投保商业险,根据首保金额不同,就有4000到8000元现金砸你怀里。
新能源圈更爽,大多数首保都在这个区间上限,有位朋友当场掏计算器叠加国补,一顿操作猛如虎,“哥们,这台最高能省2.8万!”
这种直给式刺激,不需要什么花哨营销,成交意愿就这么被硬生生砸出来。
其实今年6月已经玩过一次类似玩法,那次婚车消费和购新车一起搞,总共5000万元资金,把新车消费推到了17.6亿,相当于1块钱撬动35块钱包。
如果这数据放在经济学课上,都够老师多讲半小时案例。
今年第三季度末,又赶秋季国际车展前加码五天客流35.2万人次、成交破1.3万辆,总额20.8亿,这是近几年最漂亮的一张成绩单。
有客户早晨看完展下午刷卡提走钥匙,以前至少要拖个星期才签字,现在两三天就定。
理想汽车负责人的嘴角从头到尾没下去,他预测月底上市的新款纯电SUV i6,会让销量环比再涨二三成。
他心知肚明,没有政策托底,新车型未必跑这么顺畅。
外地客户也闻风而来,全国不少城市以旧换新的国补资金告急,有些开始收紧,比如湖北把置换金额从最高1.5万元降至5000元;海南则要求必须本地上牌才能享优惠。
这些调整对消费者来说,就像游戏更新后装备属性突然削弱一样难受。
而此时青岛反向操作,加码稳预期,本地留住了,外地也杀过来。
我遇见一个郑州小伙,说他专程坐高铁来看Model Y,因为算下来即便异地购置成本也划算,他的话不像临时起意,更像Excel精算结果。
你问其他城市会不会照搬?
很难,因为财政能力差距摆在那里。
但现在的大环境下,这类精准刺激型政策,比喊口号有效太多。
不过如果以旧换新退坡节奏没设计好,很可能出现断崖式萎缩,到时候不仅销量掉,还牵连生产线。
一旦工厂订单掉速,那些年初产能规划恐怕全盘重写。
我跟几位业内聊,他们一致建议提前做退坡机制,而不是等资金耗尽才刹停,否则信心容易崩。
普通人的立场,其实关心的不只是买不买,还有心理满足感。
在巨大的价格标签旁看到几千甚至几万减免,就像超市促销红标价,即便知道这是策略,也忍不住觉得赚到了。
这感觉很容易传染,从一个家庭扩散到朋友圈,再变成整个城市的话题氛围,于是我们看到了现在这样的金九银十盛况,好像人人都有一张通往幸福生活的折扣券。
假如哪天你路过汽车城,看见平常冷清的大玻璃门内挤满人,可以停下来看看里面发生什么:有人低声打算盘,有人在刷卡机前咔嚓咔嚓,还有一些兴奋又忐忑的新晋准车主盯着自己的未来座驾发呆。
这种躁动与期待,在3000万真金白银落地之前,是绝不会如此鲜活。
而这样的火爆能持续多久?
我倒希望它别那么快结束——毕竟谁不喜欢偶尔撞上一回属于自己的“大方”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