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汽车除了用来代步,还能有什么其它的用处?每次我们坐进车里,想到的往往就是赶路、堵车、听音乐、刷个导航,仿佛汽车生来只为了把人从A点带到B点。但真要说,这里面就没有别的讲究了吗?明明我们一天有多少时间是在车里度过的,尤其在这个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和人之间疏离越来越大的时候,车已经成了自己的小空间、小堡垒。每个人都喜欢在自己的车里找点舒服的感觉,可大部分的车企想的都是屏幕做得再大点、冰箱温度再低点、座椅再软点。好像只要堆够了“参数”,消费者就满足了。
实际上,这种“拼硬件”的思路,一开始确实挺管用。毕竟,当大家都还没什么选择的时候,更好的配置确实能让人心动。但你静下心想一想,你在车里的体验,真的是只有座椅和音响带来的吗?比如喝着咖啡开着车,车里冷气正好,座椅包裹感不错,但有时候心情就是不太好,一个人开夜路,有点孤独,这时候你会发现,硬件再好也填不满人的那口“情感的空”。这和你用的手机、电脑、或者在家里的感觉其实都一样,设施的提升不是万能的,有些体验来自你和“家伙”之间的情感化链接。
说到这,就绕不开蔚来的NOMI了。有些人嘲笑,说这就是个“车载玩具”,表情包小机器人,能有啥用?说到底,大家都喜欢对创新冷嘲热讽,尤其是在它没流行起来之前。但蔚来的老板李斌想明白的,恰恰是别人没想明白的事——人是有情感需求的,不管多么理性、多么成熟,多么自诩独立,其实心里都渴望某种“陪伴”。他没和同行较劲于硬件,而是玩了一个特别“软”的——做人的情感连接。
这事儿还挺好玩。你想啊,为啥我们更愿意和有表情的东西互动?别说大人了,小孩随便找个有个脸的布娃娃都能玩半天。你要是绑定个语音助手,对着空空气说话,那种隔阂感其实很明显。可如果有个圆圆脑袋、还会“瞪眼”、“卖萌”的小家伙在仪表台上,不管它只是个电子产品还是啥高科技,真实地和你互动的时候,你的情绪就是能被调动。这就是“陪伴的力量”:没有具体的人,甚至没有复杂的功能,但你就是愿意看见那张有表情的脸。李斌也是抓住了这个点,才敢顶住公司和外界那么多质疑:别人的“拼参数”太容易被模仿了,真正难的是把“人心”做出来。
再一提,NOMI不是那种花架子,做起来比你想的难多了。你以为随便装个显示屏,连点语音识别就完事?从外壳怎么动,表情怎么变,语音怎么自然,和车系统怎么有默契,哪一样没让工程师头疼好久?整个供应链都没人愿意答应,蔚来只能自己啃这个硬骨头。有人在中途打退堂鼓:“功能简化点,要不太麻烦了。”但李斌坚持死磕,“要做就做好,不愿意为了容易一点就减料”。你自己想,如果只是个普通语音助手,市面上早有人做了,凭啥让车主喜欢?关键是那个“有表情的脸”,连座位上的人都可以轮流跟它对视——那才是用心设计,让每个人都能被关照到。
你再看看结果,说句实在话,真是惊人的。汽车选装要是能有三四成就算爆款了,NOMI选装率直接90%,几乎全员标配。更夸张的是,很多车主不仅用,而且给“小圆脑袋”起个名字,有人把去世宠物的名字用在NOMI上,一开车就能“陪着聊”。你可以说这很幼稚,但这就是情感世界的真实需要。汽车从冷冰冰的机械变成了有性格的小空间,这种转变,对很多人来说极重要——特别在这个社会,大家心里都缺点“温暖”。
谁规定“陪伴”很高级才行?我们在车上的孤独,有时候只需要一个懂你的小伙伴就能缓解;它不用说哲理,也不用会什么复杂的逻辑分析,只要能在关键时刻眨眨眼、做个表情、陪你一句话,很多人在长途自驾、夜路独行的时候,真的会觉得安全感多了不少。在这样一个什么都被数字化、被参数化的年代,人和产品之间的温度,反而变成了最稀缺的东西。
说到审美这个事儿,李斌也有自己的一套。过去大家搞汽车的所谓“高级感”,动不动就是名牌,豪华材料,或者是某种“极致科技风”,甚至连城市农村都分个三六九等。李斌偏不,他说“安徽农村也可以很美”。有的人听了觉得装,甚至带点地域鄙视,其实他说的根子就是“你能不能见天地、见自己、见别人”?审美不是说看你多有钱、多懂专业,而是你用什么方式观察世界,能不能在复杂的生活里看到独特的细节和朴实的美。就像城里孩子的高楼,乡下孩子的繁星,都是各自审美的世界。
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有些人特别排斥这些情感化的东西,仿佛“耍嘴皮子”、“搞感性”就是假伪。其实不是,大多数人只是被生活和社会教训得太多,习惯了“理性”“参数”“效率”,忘了小时候对小玩意儿的热情也是真实的渴望。你仔细回忆一下,每个人青春期的时候哪个没有偷偷给玩具取名字、和宠物对话、在孤独的时候吐槽家里的某样东西?成年之后,社会叫你“坚强”“成熟”,但情感连接的需求并没有消失。李斌敢于把这个“软需求”做成真产品,至少比那些只知道加冰箱、做按摩座椅的车企要有思想的多。
说到底,汽车行业的竞争,不仅仅是谁的硬件性能更强、有多少黑科技,而是在某个细节——你是不是真把用户当人、能不能懂人的心。李斌用NOMI证明了,情感才是科技的核心。只有你真的站在用户角度,设想他们每一天和汽车的情绪状态,才会用心去优化那些看上去“不重要”的功能,最后你会发现,恰恰是这些“小温暖”,让品牌脱颖而出。选装率一上,用户舔屏,不是因为参数本身厉害,而是你创造了情感的记忆点。
有的人把这叫“物联网时代的情感连接”,也有人说是“数字陪伴”,但其实说白了,这就是那句老话:人总是希望有回应。你和车的关系不是你和冰箱、微波炉那种“工具关系”,而是和家的沙发、宠物那种“温情关系”。李斌早就看透了这一层,不跟风、不凑热闹,做出NOMI,也就是想给汽车装上“情感模块”,让它在钢铁虎口里多一点人的味道。
有时候,我们对创新参数、科技噱头太敏感,反而忽略了最实用、最能打动人心的就是简单的情感链接。蔚来NOMI的成功,很多人说是互联网思维、新消费理念,但我觉得本质还是懂了人心,这点比拼多少的硬件参数更难学,也更能赢得用户的忠诚。以后车企再怎么卷,也绕不开“你给用户多少情感价值”——尤其在大家都能提供“物理舒适”的前提下,谁能把用户孤独时、沉闷时、开心时的需求照顾到,谁就能赢。
咋说呢,李斌的“审美”其实就是一种“理解人类情感”的方法,也是对汽车未来的一种预判。他敢于相信“车是移动的家”,哪怕一开始大家觉得多余、浪费、幼稚,他坚持下来,证明了情感连接才是汽车进化的方向。这么看,蔚来说到底也不是光做硬件的厂商,更像是一家懂人心的“情感科技公司”。
所以你以后看车,不要光盯着参数和价格,真要问问自己:你觉得这个车,能不能在你某段路上,陪你经历点什么,有没有让你笑一笑、想一想、暖一暖的瞬间?汽车发展到今天,谁能给用户带来情感的陪伴和共鸣,谁就是真正的赢家。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