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瞅着奇瑞风云A9L订单蹭蹭破五万,我这心头难免犯嘀咕。
这年头,莫不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调调儿?
咋地,一台中大型,铆着劲儿往高端拱的国产车,反倒成了香饽饽?
难不成是“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这事儿着实耐人寻味。
明面上看,是奇瑞孤注一掷,押宝新能源,捯饬出个风云系列,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
可要是再深挖几尺,这背后折射的,兴许是中国车市,乃至整个社会消费心智的一些个玄妙变迁。
先来说说风云A9L这车,配置那是真·舍得下本儿。
15.6英寸的巨幅中控、23个喇叭的环绕音响、能跑260公里的纯电续航……简直是把“豪横”俩字儿纹在了脑门子上。
再加上插电混动,既能应付日常通勤的抠搜劲儿,又能时不时撒个欢儿,动力也够劲。
这好比啥?
好比一个平时西装革履的精英,一到周末就换上跑鞋,狂奔马拉松,能文能武,拿捏住了当下“既要,还要”的消费心思。
可光有这些“硬货”还不够,还得掂量掂量价码。
如今国产新能源车最大的优势,多半就体现在那“实惠”二字上。
同样的配置,换成合资品牌,怕不是得贵出个十万八万的。
消费者又不傻,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能用更少的银子,换来更好的体验,那还犹豫个啥?
肯定有人会说,奇瑞这次能成,是因为它拿捏准了消费者的痒点。
您琢磨琢磨,现在大伙儿买车,最怵的是啥?
续航焦虑!
充电不方便!
风云A9L的插混技术,恰恰就熨平了这两个痛点。
平日里用电,省钱又环保;跑长途,烧油也没负担。
这种“双保险”的设计,对于那些既想赶新能源的潮儿,又怕被“电爹”拿捏的消费者来说,简直就是救星。
不过,咱们也得清醒地看到,国产车想要往上走,从来都不是啥轻巧活儿。
比亚迪汉、吉利银河E8,哪个不是身手不凡的狠?
更别提还有特斯拉这只“搅局者”在虎视眈眈。
风云系列想在厮杀激烈的市场里扎下根,光靠“堆料”和“实惠”恐怕还差那么点意思。
依我看,奇瑞更该琢磨的,是咋样提升品牌调性,咋样垒起自己的“护城河”。
毕竟,消费者买车,不单单是买个代步工具,更是买个“面儿”,买个“身份认同”。
要是奇瑞能把风云系列打造成像BBA那样的金字招牌,那才算得上是真刀真枪的胜仗。
话说回来,风云A9L这回的“爆单”,也给了咱们一些启发。
消费者不是不待见国产车,而是不稀罕那些个“绣花枕头”。
只要你踏踏实实做好产品,真真切切地解决用户的痛点,消费者自然会用钱包投票。
末了,我想说,国产车雄起!
盼着你们早日杀出一条血路,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
说到底,谁不想开着自家产的车,扬眉吐气地驰骋在世界的康庄大道上呢?
风云A9L的订单数,与其说是奇瑞的凯歌,倒不如说是中国制造的一次自我正名。
它印证了,只要咱们足够拼,就能打破合资品牌的桎梏,就能在高端市场分一杯羹。
这大约就是“风云”这个名号,所蕴藏的更深层次的意涵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