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又捯饬出新车了,这回是SUV,唤作YU7,估摸着仲夏就能上路。
SU7那摊子事儿还没完全捋顺,这边YU7就箭在弦上,你说这小家伙能窜红不?
会像SU7那阵儿,一亮相就成顶流?
亦或是,吃过SU7的教训,大伙儿会冷静下来,好好盘算盘算?
老实讲,YU7这卖相的确不赖,起码眼下放出的图是这么个意思。
血脉相承的设计,跟SU7一脉相承,瞧着顺眼是真顺眼。
可问题也恰恰在此,现如今SUV市场都卷成麻花了,单凭一张脸,真能撩拨人心吗?
现在老百姓买车,那可是锱铢必较,恨不得把每一分钱都砸在刀刃上。
内饰现在捂得挺严实,只晓得有个一体式远端屏。
动力和续航倒是漏了点风声,单电机、双电机,电池包大小也嚷嚷开了。
可这些个参数,说句实话,现在新能源车企哪个拿不出手?
压箱底的绝活在哪儿?
技术上的破局点在哪儿?
目前看来,好像真就剩那张脸蛋了。
这就蹦出一个问题,当初大伙儿为啥跟打了鸡血似的疯抢SU7?
真是因为车好到无可挑剔吗?
恐怕未必。
很大程度上,是“小米”这俩字镀的金身,是“雷军”这俩字自带的引力。
大伙儿掏钱的,或许压根不只是一辆车,更是一种念想,一种对“后生仔的第一辆车”的执着。
可SU7后来冒出的一些幺蛾子,比如交付周期猴年马月,维权事件此起彼伏等等,也让不少人开始咂摸出点滋味。
当初的热情消散殆尽,剩下的就是对产品本体的掂量。
所以,YU7还能复刻SU7的盛况吗?
我觉得悬乎。
站在厂家的立场,小米自然巴望着YU7能大卖,接住SU7抛来的橄榄枝,进一步坐实自己在汽车圈的席位。
毕竟,造车烧钱如同泼水,没有源源不断的销量做后盾,很难玩得转。
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经历了SU7的敲打,大伙儿会更加审慎。
身价、性能、售后服务,一个都不能含糊。
更何况,SUV这块地界跟轿车还不太一样。
SUV更贴近家庭用车,肚量、舒坦度、实用性是绕不开的考量。
而从目前YU7的造型来看,它走的并不是雍容大气的路线,而是劲酷动感。
这就意味着,它的受众群体可能相对窄众。
当然喽,要是小米能给YU7来个足够“接地气”的身价,或许还能招徕一部分看客。
毕竟,价钱永远是硬道理。
可问题就出在这儿,小米SU7的定价策略已经惹得怨声载道,YU7要是再玩高价那一套,恐怕会适得其反。
有人放话,小米YU7上市后,八成还是会成为同级别里的头牌。
我对这话持保留意见。
汽车市场风云变幻,消费者也日渐精明。
光靠情怀和皮囊,很难长久地拴住他们的心。
真正的胜出,还是要靠过硬的产品成色、周到的售后服务以及量体裁衣的定价策略。
说句实在话,小米YU7的横空出世,也给其他车企敲了记警钟。
在新能源汽车这场耐力赛中,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打磨产品力,才能笑到最后。
靠吆喝和情怀,终究不是长治久安之计。
与其把心思放在博眼球上,不如扎扎实实地做好产品。
这才是攻城略地的法宝。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