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8月份,各种数据一出来,大家都爱聊点热闹的。有买房看房价,有买车看销量。车市这碗水,说深也深,说浅也浅,一到月末,数据一拉,场面立马现原形。有的车型卖得爆,有的冷清得吓人。这不,今年8月竟然有9款车全国一共只卖了一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车有问题?是厂家脑袋进水?还是大家都穷了?我觉得,这里面有太多值得我琢磨琢磨的地方。
先说买车这个事。人家总说车和房是人生两座大山。房子就那样,能躲尽量躲,实在不行咬咬牙想办法。车反倒成了生活小确幸。你说现在的车市真热闹,电车、混动、油车三国杀,谁也不让谁。广告打得一个比一个会讲哲理,价格卷得比厕所纸还薄。结果数一数,8月的时候,全国老百姓就只买9款车各一辆。这事要放在纺织大集,十年没人问摊儿啥感觉?但你要说车,有的就挺奇怪了。
卖不出去,原因到底是什么?你还真别小看这“只卖一台”。一方面,这可能跟人家定位高不高挂钩,比如比亚迪仰望U9属于百万级,普通人琢磨都嫌累,买不动很正常。可后面那些车,有的十几万,有的也是常见品牌,不说大爆款,至少也不该门可罗雀吧?
那问题在哪儿?到底是大家不愿意买,还是车厂自己不想卖?再或者,这些车存在感太低,根本没人知道?咱换个角度问一句,你记得自己路上最近一次见到这些车型是哪天?
先说比亚迪仰望U9。百万级国产车,多少人看着眼馋,钱包发抖。咱们讲良心,国产汽车敢冲击百万,得多自信?可你看高端用户,买国产这型的不多,老百姓手里有钱,为啥还要叫个电车去呢?花百万买车的人,宁愿去做点啥生意,还是换辆更有面儿的进口,至少在老一辈概念里,这钱是得用在血统上的。国产品牌走高端是好事,不代表这条路一夜之间就能走通,多数人还是“有钱买习惯”,要么就“买习惯花的钱”。
下一个,比如凯迪拉克CT4。美系豪车卖不动,这点都不奇怪。二十年前,谁家邻居有台大奔、凯迪拉克,那都是社会大哥。可这些年,能源更替、三年疫情、消费观念变了,花二十多万买个美系小车?大城市人更想买台国产纯电,回头上绿牌,省钱不愁限行限号,还不用担心油价高涨。年轻人还嫌炸街不够猛,买美系有啥劲?传统劲头全被新能源抢了光。
再来看国产品牌,有唐EV,有长安CS95。你说比亚迪唐EV不亏大头,可全月只卖一台?不是车不行,是这价位的电车竞争太激烈。十几二十万,国产纯电一抓一大把。你同门兄弟宋、汉、秦,价不高量又大,唐EV这尴尬的定位,吃不上大饼,抢不过高端,有点“中年危机”那味儿。
一汽丰田奕泽IZOA、广汽本田极湃。这些日系车好多年前的老脸蛋。当年合资车只要能坐能开还能装外观身份,大家抢着等着,加价提车。现在不同了,国产品牌的内卷,日系只能靠“谁还信情怀”撑点剩饭。电动转型慢、配置升级跟不上,广告打出去还老顾着卖情怀。咱年轻人现在选车,谁还为了一台奕泽买单?还不如秦、海豚直接真香。
还有北京现代、长安CS95、北京越野BJ80。韩系品牌完全丢失地盘,能在市场上混迹这么久,已经很顽强了。长安CS95主打大尺寸SUV,有没有发现现在家用七座市场已经被理想L、腾势、问界这些新豪华熬成稀饭了?BJ80看似硬汉越野,但对标奔驰大G,人家大G确实是身份象征。BJ80卖相有,但是品牌溢价没法比。真有情怀玩越野的,多数去买二手丰田/三菱,还有人玩方盒子的也想凑凑排面,大多数也不会选国产越野车。
再说这大通G70,没啥亮点你还记得它吗?真记不清。车再怎么改头换面,老百姓一时半会不熟知,商用车转家用,这阵风说吹就吹过去了,顶多沾点网红热度。
说到底,市场决定需求。卷的不是车本身,是品牌认知,是定位选择,是营销地图跟着消费观念变了。车多了,人反而挑花眼。再加上国家新能源补贴,绿牌,各地限号政策,年轻人更看重实际用车成本。这两年油价一天一个价,电车补能越来越方便,充电桩像便利店一样开,人家当然去选便宜省心的电车、混动车了。
而且车厂也不是傻的。这年头卖不掉的车,有的故意压缩产量,国产高端品牌做好“门面”,实际并不打算走量,做个品牌示范。等阵营打出气势,把低端拉回来,高端慢慢补,最后走向“高低通吃”。有的厂家干脆转做B端市场,比如出租、租赁、网约,把销量藏在“团体作业”里。个人端就剩下“有一点摆样子”的意思。
再有一个点,人家8月卖不掉,不代表全年卖不了。夏天刚过完,后面碰上金九银十,国庆、年终又一波大促销。车市每年都这样,春节休息完,五一拍拍灰,暑假再一波,最后拼九十月。你以为厂家傻?好货当然攒到旺季,二十年前家里抽油烟机、彩电、电冰箱啥时候卖得最火?都是节假日。
你可能会说,现在买车跟买手机一样,更新越来越快。前几年自主品牌追不上合资,用户只能选大的。到了现在,国产车逆袭,技术创新、智能驾驶、内饰配置全拉满。你说电车油车选哪种?我其实觉得油电兼顾才明智。第一台车多数人选油车,是有道理的。综合各方面因素,油车稳定,不限里程、不怕冷不怕热,长途出门没心理负担。电车适合城市 通勤,用起来成本低。理想这种新势力,算抓住了家庭刚需消费中间那条缝,油电两条腿走路才会夹稳饭碗。
有些人说国产不行,电车不靠谱,其实未必。一来不同城市政策对新能源支持不一样,二来看用户用车场景,你要真是通勤早晚破两百公里,油车肯定更靠谱。可你在北上广深,有停车、充电桩,日常15km以内,那电车简直舒坦得很。油车跌涨浮动大,大家的钱包精明,谁会不想省点?毕竟日子紧巴巴过,每一毛都算计,也没个不心痛的时候。
国内市场风向变了,国产快速升级,合资、豪车、进口都要适应新的格局。今后什么样的车最有市场?能吃苦耐劳,能智能省钱,能让人开了就想分享朋友圈的才厉害。豪华什么的,普通用户不敢碰了,新能源又冲进了第二阶段,还靠品牌、圈层、口碑、使用成本,谁掌控得住,谁才是赢家。
最后我给大家一个建议,不管选什么,别光看某个月销量,更别听群里天天瞎聊。买自己真用得上的最靠谱。你要指望跟风追许愿名单,分分钟成韭菜。车是用来开的,别把它当宝贝供着。哪怕你只计划用五年换一次,那也要买“靠谱的”,别听营销吹嘘,自己的钱包最重要!
这9款单月卖一辆的车,不是产品就烂到极致,更不是厂家搞传销。更多是定价、定位、品牌已不再适合时代,或者这车并不是给你我准备的。技术升级、消费升级,大浪淘沙,谁才是真金白银,市场给出最公正的答案。你看得懂、用得明、花得出,才是真赢家。别管外头星星月亮有多少光环,真花钱的,还是你自己。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