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一群大佬,什么东风、上汽、奇瑞,八家凑一块儿,在中汽协的组织下搞了个倡议,核心思想是大家要体面,要规范付钱给供应商。场面一度非常和谐,兄友弟恭,就差焚香结拜了。
但这事儿,你细品,就跟看一群狼坐下来讨论如何文明吃羊一样,充满了行为艺术的荒诞感。这哪是规范市场,这不就是不装了,摊牌了,地主家也没余粮了,连供应商的尾款都想拖一拖了么。
这背后,就是那个被说烂了的词儿——“内卷”。
很多人一听到“内卷”就觉得是坏事,是恶性竞争,是大家在电影院里一起站起来看电影,结果谁也没看得更清楚。是,也不是。讲真,在今天的中国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这个场子,这已经不是内卷了,这是“黑暗森林”。不存在什么合作共赢,只有你死我活,唯一的信条就是“我活下来,比什么都重要”。
所谓的行业倡议,不过是大战前的片刻宁静,大家喘口气,互相递根烟,然后下一秒就准备掏刀子捅对方腰子。
一
很多人把现在的价格战比作20世纪初的美国汽车产业,说那会儿三百多家车企混战,最后跑出来福特通用,是产业成熟的必经之路。
这个类比,对,但也不全对。
因为时代变了,环境也变了。那会儿是增量市场,是跑马圈地,大家比的是谁的马快。现在是什么?是存量绞杀,是你死我活的“吃鸡”游戏,圈越来越小,毒越来越猛,你不但要跑得快,还得是个顶级老六,会躲会阴,关键时刻还得有把能秒人的喷子。
在这场游戏里,比亚迪就是那个开挂的玩家。
当别人还在研究怎么拼凑出一把好枪的时候,比亚迪直接把整个军火库都自己造出来了。从电池这个核心“弹药”,到电机电控这些“枪械零件”,再到车机系统这个“瞄准镜”,它全包了。这就是所谓的垂直整合,说人话就是,它掌握了全村的“龙脉”。
所以它才敢祭出“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这种大杀器,然后把价格打到你无法理解的程度。798的秦PLUS一出来,同行看了都得傻,什么品牌、什么情怀,在绝对的低价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这不叫“差异化竞争”,这叫“掀桌子”。
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比亚迪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它的逻辑很简单: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我用一款车亏的钱,能从上游的电池、芯片里赚回来,你们行吗?
这哪是做生意,这简直是在玩命!
其他人呢?蔚来搞换电,死磕高端服务,这是在构建自己的“信仰结界”。理想专注家庭奶爸,把冰箱彩电大沙发塞进车里,这是在开辟一个“舒适区”战场。小鹏呢,闷头搞技术,想用自动驾驶这张牌实现弯道超车。
他们都在努力寻找自己的“道”,试图在这场修仙大战中活下来。但讲真,当一个“雷电法王”拿着无限蓝buff冲进场的时候,你那些花里胡哨的招式,真的顶用吗?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没有中间选项。
二
为什么大家感觉这么“卷”?因为蛋糕不大了。
我作为一个被社会毒打多年的中年人,清晰地记得2008年以前的日子。那会儿机会遍地都是,你只要胆子大,肯干,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那时候没人谈内卷,大家都在忙着搞钱,没空胡思乱想。
但现在,全球经济像个压缩毛巾,一泡水,看着挺大,一挤,也就那么点儿。外部环境复杂,内部增长放缓,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以前是分蛋糕,现在是抢饭碗。
抢饭碗的姿势,自然不会太好看。
所以你看到了各种匪夷所思的操作。发布会上互相diss是小儿科,价格战打到骨折是常规操作,技术名词一个比一个玄乎,什么“天穹”、“银河”、“星纪元”,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感觉自己的想象力受到了侮辱。
但消费者真的关心你那个技术叫什么名字吗?不,他们只关心两件事:第一,多少钱;第二,开出去有没有面子。
这就引出了另一个玄学问题:品牌。
有些品牌,它就是玄学。比如奔驰,它最值钱的不是发动机不是内饰,是那个三叉星徽。你开个奔驰出去,哪怕是最低配的A级,别人也会觉得你混得不错。这就是品牌光环,一种社交货币。
再比如特斯拉,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聊什么内饰粗糙、公差感人,他会跟你聊自动驾驶的未来、马斯克的火星梦。他们的沟通频道根本不在一个次元。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他们不是在买一辆车,他们是在捍卫自己的信仰。
你跟一个信徒,是没法讲性价比的。
三
那么,面对这种地狱级别的竞争,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学美国搞反垄断,让市场自己打出个高下?还是学德国日本,搞点行业协调,抱团取暖,保住就业?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车圈比作修仙大战,可能有点中二,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还真就内味儿?
美国的模式是自由搏击,没规则,谁能站到最后谁就是冠军,但台下可能躺了一地尸体。日德模式更像是团体操,大家动作尽量一致,保证队形整齐,谁也别掉队,但可能永远也出不了一个超级明星。
我们呢?我们玩的是一种更混沌的东西。
我们的市场里,既有比亚迪这种上来就开大的“人民币玩家”,也有蔚来这种死磕服务的“技术流”,还有一堆嗷嗷待哺的“国企二代”。你不能用一套规则去要求所有人。
对于比亚e迪这种已经杀疯了的,你就得让它去冲,去全球市场闪电战,去抢别人的地盘。政府要做的,就是别给它使绊子,让它把战斗力发挥到极致。
对于那些还在苦苦挣扎的,比如传统车企,你也不能一刀切让他们去死。毕竟他们身上还背着几十万人的就业,这是巨大的社会责任。所以需要给他们时间转型,给他们支持,让他们慢慢跟上节奏。
讲真,最近腰不好,看这些车企老板天天熬夜开发布会,我都替他们担心。钱是赚不完的,腰是自己的。
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能做的就是看戏。看他们怎么“整活儿”,看他们怎么“发疯”,看他们怎么用天花乱坠的PPT和歇斯底里的价格战,来争夺我们口袋里那点儿辛苦钱。
这种竞争残酷吗?极其残酷。但它有用吗?也真的有用。
正是这种你死我活的竞争,才逼出了全世界最强的电动车产业链,才把电动车的价格打成了白菜价,才让中国汽车有机会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
所以,最终的赢家是谁?不是某一个车企。
而是我们这些能用越来越少的钱,买到越来越好产品的消费者。只要最终受益的是我们,那他们怎么“卷”,怎么打,就让他们打去吧。
毕竟,最好的竞争,就是直接把餐厅爆了,然后老板自己出来摆摊,三块钱一份,管饱。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