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那天的天,像是专门为了蔚来日调了个滤镜——阳光不刺眼,却透着种暖洋洋的笃定感。
会场外,人群一波又一波涌进来,有人冲着新车来的,有人纯粹想看看这帮造车十年的“老江湖”今年还能玩出什么花样。
你以为这种场面就是单纯的新车发布?
错,它更像是一场情绪和技术的双重集会,甚至有点节日狂欢味儿。
我到的时候,全新ES8已经被推上舞台,镁光灯闪得跟婚礼现场似的,只不过“新人”换成了一台六座行政豪华版SUV——起售价406,800元,如果用BaaS电池租赁方案,就能把价格压到298,800元。
这数字放在高端大三排纯电市场里,不算吓人,但你要知道,这可是蔚来第三代ES8,一款从诞生就背着“中国首款高端纯电大三排SUV”标签长大的家伙。
从2018年第一代亮相,到今天它走完三代迭代,这中间不仅是产品升级,更是一个品牌试探、摸索,再硬气立住脚跟的过程。
说实话,看惯了市面上一堆打价格战的小型EV,再看ES8这种定位,你才明白李斌那句“拐点论”不是随口唬人的。
他意思很直白:2025年开始,高端新能源用户得到的体验收益,会比加电的不便还值钱。
这可不是空喊口号的数据泡沫,因为过去一年,中国50万以上价位新能源销量增长超过70%,而燃油同级别却掉得厉害。
所以啊,那些动辄质疑“谁买这么贵的大电动车”的声音,现在显得有点落伍了。
不过,说NIO Day只是卖车,也低估他们搞氛围营造的功力。
今年第一次秋季办活动,他们找来了700多名用户参与共创,还弄了条1:1复刻G318川藏换电路线长卷摆在外场,让你站在那里就能脑补一路充满风景和桩子的旅行故事。
我蹭过几个摊位吃小零食时听到有人感叹:“这不像发布会,更像音乐节。”
确实,今年主题曲《生长》还是由蔚来用户乐团原创并演绎,用的是温柔但有劲儿的旋律,把所谓品牌理念唱成了一段可以反复哼出来的小调,比PPT好记太多。
插一句,当天另一个焦点其实是ET9地平线特别版。
这名字乍听挺文艺,但真看到实物,你可能第一反应是:“哦,这是辆懂美学哲学课的大块头。”
双色车身,上半天空下半土地,据说灵感来自Logo寓意。
有朋友开玩笑问我:“这是买车送诗吗?”
不完全算玩笑,因为它确实试图把旗舰设计讲出文化意味,而不只是炫技参数表。
当然啦,它818,000元起步(BaaS则710,000)这个价,就注定只能圈层内流传。
但也正因如此,它代表的是另一种打法:当别人忙着降成本卷续航,他们偏要往精致度、工艺细节死磕,以此拉开差距。
很多人没注意的一幕是在休息区角落,一个带孩子来的老蔚来用户指着展板上的旧照片跟旁边的人聊,“这是我五年前提的一代ES8,那时候充一次还紧张兮兮查地图,现在都直接导航搜换电站。”
这种变化,比任何广告词都有说服力。
一方面说明基础设施是真的起来了,另一方面也印证李斌的话——行业临界点到了,该怕的不再是‘有没有桩’,而是谁做得更顺手、更舒服。
当然,我也听见一些反对声,比如有人吐槽这次全新ES8虽然配置够全,但整体外观改动没有预期那么激进;还有媒体人在后台讨论ET9这样超高端车型是否真能撑起销量曲线。
不过话说回来,每次汽车产业遇到分水岭,总有人觉得保守稳妥才安全,可历史一次次证明,新品类、新打法总是在少数派里冒出来。
当初特斯拉Model S刚推的时候,被嫌弃空间浪费、不接地气,如今呢?
成经典范本。
如果非要挑剔,那就是NIO Day依旧带着浓烈社交属性,有时候容易让真正关心产品性能的人觉得信息碎片化。
不过对蔚来说,这恰恰也是优势——别忘了,在中国搞社区运营做到粉丝愿意自己掏腰包参与活动,而且还捐售卖收入去做公益,这事哪家传统车企敢拍胸脯复制?
所以,当晚离开时,我路过那条G318长卷,又停下来盯了一分钟。
有年轻情侣指着某段路程计划以后自驾去走一趟,还有摄影师架机子拍照发朋友圈配文“我们终将抵达”。
突然想到,也许对于这些忠诚用户来说,无论全新ES8是不是最强大三排SUV,都已经无所谓,因为他们早已把“NIO Day”当作一种每年必赴约的生活仪式。
而那些犹豫观望的人,大概需要等下一次亲眼看见这样的现场热闹,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造车公司,可以变成一种社交符号。
至于未来,全新ES8和ET9到底谁更能跑赢这一轮赛道竞争?
我暂且按下判断键。
不过有一点倒挺确定:等明年的NIO Day,不管在哪个城市,你八成都还能看到熟悉面孔在签到墙前合影,然后转身钻进那个属于自己的“大玩具”,心满意足驶向灯火通明处。
你呢,是准备加入队伍,还是继续隔岸观火?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