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万买台3.5升V6奥德赛?有个老司机算完保值率账本,居然笑了
方向盘握到三点钟位置,油门踩过半程,一脚下去你能听见发动机舱传来的不是涡轮嘶鸣,而是那种绵长的吼声——从1500转一口气拉到4500转,六个缸同时开工的感觉,像有人在高速上连撕三张牛皮纸。副驾老婆瞪我一眼,后排娃的儿歌播放器已经彻底败下阵来。这台280马力的大家伙在100到140这个区间里的再加速能力,让我想起十五年前开朋友那台阁瑞斯的感觉,只不过现在这副10AT变速箱能做到跳挡降四个挡位,整个过程没有半点拖泥带水。
老实讲,现在还有多少人敢在MPV上装这么一台3.5升自吸?街上跑的新车不是2.0T就是插电混动,奥德赛反其道行之。头几年我也觉得这配置有点倔,毕竟WLTC综合油耗摆在那儿,10.7升。但开过一年多之后,慢慢品出点门道来——市区确实费油,可一上高速或者国道那种路况,油耗表能掉到8升以内,原因在于那套闭缸技术。系统会在你匀速巡航的时候关掉三个缸,V6秒变V3,切换过程快到车里的水杯都看不出涟漪。
说到账面数据,坊间流传一个段子:买V6版奥德赛的人都会偷偷算一笔账。三年下来比同级混动MPV多花大概五千块油费,可转手的时候保值率能高出8个百分点。我有个哥们儿去年把开了三年半的车挂到二手平台,几乎没怎么讨价还价就出手了,成交价比他预估的高出近三万。车商说了实话:V6没电池衰减的隐患,也不用担心涡轮过十万公里之后开始冒蓝烟,发动机舱干干净净,这种车收回去转手快。
这台10AT变速箱或许是整车最被低估的部分。横置前驱平台上塞进十个挡位,本田工程师用四组行星齿轮加一堆离合器和制动器解决了空间问题,轴向长度只比老款6AT长了14毫米。齿比跨度做到7.39,意味着高速巡航时转速能压得特别低,120公里时速只需要1500转。城市里走走停停,三挡以内的齿比密到几乎感觉不到换挡动作,偶尔需要急加速超车,变速箱会直接跳挡——从10挡跳到6挡再到3挡,0.4秒完成,比某些双离合还利索。
外观这块倒是见仁见智。有人说MPV就该方方正正实用至上,但奥德赛这套设计语言明显想撕掉“面包车”标签。回旋镖尾灯、黑化中网、悬浮车顶,整个视觉重心压得很低,侧窗线以上全熏黑处理,停在商场地下车库,偶尔会有人误认成某款跨界SUV。太阳银金属漆在不同光线下会变色,中午阳光直射时泛冷光,傍晚变暖银,算是给这台家用车添了点性格。
第二排座椅的滑轨行程接近一米,靠背最大能放倒到155度,配合可调腿托,长途开车时老婆能在后面躺平刷剧。更实用的设计在于座椅能横向移动160毫米,两张独立座椅中间能留出三十厘米过道,我这种体型偏胖的人也能挤到第三排。座椅旋转功能倒是用得不多,但妈妈说换尿布时这个设计救了她的腰——座椅向外转90度正对车门,站在车外就能操作,不用弓着腰钻进车里。
第三排收纳倒是真省劲儿。一条带子拉下来,座椅自己翻折,四秒搞定。收起来之后后备厢地板全平,能并排塞两个28寸箱子加一辆婴儿车。有一回周末去钓鱼,把第三排座椅反向翻折,变成两张朝外的观景凳,娃坐第一排看风景,我和老婆坐后面烧烤,本田官方给这个姿势起了个名字叫River Mode,挺有意思。
动力储备这事儿,平时市区开感觉不明显,一旦上了环线或者高速,差距就出来了。插混车型亏电之后那台1.5T发动机拉七座满载,油门响应会有点肉,再加速能力也打折扣。奥德赛这台V6不存在这个问题,80到120这个区间只需要4.3秒,满载开空调也不会觉得动力不够用。春节开一千多公里回老家,全程没找过充电桩,65升油箱能跑700公里,进服务区五分钟加满油接着走,比那些排队充电的车节省至少一小时。
保养成本比我预想的低。没有涡轮增压器,没有三元锂电池,十万公里只需要换火花塞和变速箱油,维修费用比插混车型少将近40%。二手车商最怕收电池衰减严重的混动车,也不想碰涡轮过十万公里开始漏油的车,奥德赛这两样都不沾边,所以残值才能挺得住。
说到底,买不买这台车,或许得看你怎么算账。如果只盯着油耗表,那插混车型市区确实更省。但如果把用车场景拉长到三五年,算上保值率、维修成本、长途便利性,账本上的数字会很有意思。更何况,大排量自吸这玩意儿越来越稀罕了,没准过几年想买都买不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