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车骑10年”,这是绿源电动车响亮的广告语。2023年至今,绿源车型共14次上榜产品质量抽检不合格名单,黑猫投诉平台上累计575条投诉指向其车辆故障、续航“缩水”自燃问题。
一位江西车主坦言,身边朋友的绿源电动车多次出现“电机漏油”。 技术起家的绿源,如今每卖出一辆车平均只赚30元,雅迪的毛利率是它的1.7倍。
这家比爱玛早两年、比雅迪早四年的行业“鼻祖”,如今销量仅为雅迪的17%、爱玛的27%,在部分县域市场被误认为是“杂牌车”。
门店里常出现这样一幕:顾客扫了几眼绿源的陈列,还没等导购开口,便转身走向对面的雅迪或爱玛。 一位安徽经销商苦笑:“颜值拼不过,年轻人觉得绿源‘土’。 ”
小牛官方统计显示,73%的年轻消费者购车时首先被外观吸引。 绿源的男士踏板车仍以灰、蓝、白、黑为主色调,强调“经典永不过时”。
相比之下,九号与奥特曼、变形金刚等IP联名,推出机甲风车型;雅迪与保时捷合作,打造赛博朋克风格。
一位鲁西南经销商担忧,10后学生的审美已与80后父母不同,绿源的设计如何吸引新生代?
绿源并非没有技术。 其液冷电机技术号称能“动力持久保10年”,消费者知之甚少。 一位湖北经销商指出,绿源在营销上的投入远落后于对手。
2022年,绿源营销费用为2.6亿元,而雅迪高达11.06亿元。 在广州市场,雅迪和爱玛的品牌认可度达55.7%,绿源仅11.39%,排名第七。
关键的是产品质量问题。 2022年“3·15”晚会上,绿源因门店提供解码装置、违规提速被央视点名。
2023年,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抽查发现绿源电动车存在整车质量、短路保护等不合格项目。
一位消费者投诉称,购买的INNO7车型出现电池突然断电、轮胎侧滑等问题。 另一用户反映,电机漏油虽不影响骑行,却削弱了品牌信任。
研发投入不足是硬伤。 2022年绿源研发费用1.5亿元,仅为雅迪的13.6%。 结果就是:高端化布局缓慢,智能化得分落后。
在5000元以上智能电动车市场,消费者更认可雅迪、小牛等品牌。 绿源曾推出INNO9车型支持定速巡航、无感解锁,但未能扭转局面。
渠道萎缩同样严峻。 2020年至2022年,绿源终止合作的经销商达359家,净减少108家。
一位江苏车行老板透露,绿源车型毛利约400元,小牛、九号可达700元以上。 在安徽界首、河南沈丘等县城,绿源门店数量远少于雅迪、爱玛,许多乡镇市场仍是空白。
2023年10月,绿源集团在香港上市,负债问题引人关注。 其借款总额从2020年的1.56亿元激增至2023年4月的9.44亿元,杠杆率高达97%。
与此同时,毛利率长期低于10%,2022年存货周转天数达36天,远高于爱玛的16.6天。
一位行业老将总结:“绿源销量不及雅迪、爱玛,和高层营销上的‘战略失误’有关。 ”
2010年前后,当对手砸重金请周杰伦代言、在央视轰炸广告时,绿源选择“扎扎实实做技术”。 创始人倪捷曾坦言:“没把握学其他品牌做营销,就必须走另一条路。 ”
技术优势未能转化为市场胜势。 2025年3月,绿源宣布推出“全场景轻出行方案”,从单一品牌转向“一主多元”架构。
行业价格战持续,国补政策加速洗牌,有经销商称,绿源新开门店两月出货量不足30台。
一位南昌车主的话或许代表了许多消费者的心声:“后来购车,我直接选了雅迪。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