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汽车巨亏6708亿日元,裁员2万人背后藏着什么?
日产汽车2024财年财报显示净亏损6708亿日元,创下近年最差业绩。这家曾经与丰田、本田齐名的日本车企,如今面临大规模裁员和工厂关闭。全球17家工厂将砍到10家,2万名员工即将失业。
传统车企的寒冬比想象中更冷
日产不是第一个陷入困境的车企。通用、福特等老牌厂商都在收缩战线。电动车转型需要巨额投入,燃油车市场不断萎缩。日产去年销量下滑12%,主力车型奇骏、轩逸在中国市场被比亚迪宋、特斯拉Model Y碾压。
裁员2万人只是开始
日产计划裁掉15%的员工,主要集中在欧洲和亚洲工厂。日本本土保留核心研发岗位,墨西哥、泰国生产基地可能关闭。汽车工人面临转行难题,传统制造技能在新能源时代价值缩水。
工厂关闭暴露战略失误
17家变10家意味着产能削减40%。日产曾在中国建了8个工厂,现在只保留郑州、广州两大基地。2016年收购三菱汽车时扩张太快,如今不得不“瘦身求生”。这就像“贪吃蛇咬到自己尾巴”,盲目扩张终遭反噬。
电池技术落后是关键败因
日产聆风曾是全球最畅销电动车,但十年没换代。松下、宁德时代已实现1000公里续航,日产固态电池2028年才能量产。管理层押注混动技术,错过纯电窗口期。
中国市场的溃败最致命
2020年日产在华销量154万辆,2024年预计不足80万。东风日产经销商库存积压严重,楼兰、西玛等车型停产。日本高管坚持“全球统一车型”策略,忽略中国消费者对智能座舱的需求。
新CEO的赌注风险巨大
内田诚宣布投资1万亿日元研发自动驾驶,但Waymo、华为已领先5年。日产计划2026年推出5款电动车,大众同期要推30款。慢一拍的代价可能是永久出局。
供应商体系面临崩塌
爱信、电装等日本零部件企业依赖日产订单。雷诺-日产-三菱联盟采购量下降,整个产业链将裁员超10万人。名古屋周边已有200家小工厂倒闭。
日系车的黄金时代结束了
丰田靠混动勉强支撑,本田砍掉燃油车型。日产巨亏表明,保守派车企转型就像“船大难调头”。德国大众用ID.系列翻身,日本车企还在纠结氢能源路线。
工人将成为最大牺牲品
2万名被裁员工平均年龄42岁,再就业难度极高。日本终身雇佣制神话破灭,泰国工厂工人抗议补偿金过低。汽车行业高薪岗位消失,可能引发区域性经济衰退。
电动化不是救命稻草
特斯拉今年也裁员10%,比亚迪开始降价清库存。全球电动车产能过剩,日产即使推出新品也难以盈利。内田诚称要学比亚迪垂直整合,但电池自给率不足30%。
日产这份财报撕掉了日系车最后的体面。当德国人搞出800V高压平台,中国人卷出城市NOA,日本人还在会议室里讨论年功序列制。
您觉得日产还能翻身吗?
(素材和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