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汽汕德卡G7M牵引车实拍,中体高顶加曼机潍柴双动力
前几天在物流园碰到老周,他蹲在车轮边抽烟,说最近行情紧,买车都得精打细算,“能省一分是一分”。以前汕德卡四十多万的时候,他嫌贵;后来降到三十多万,又说再看看。结果这回出了个二十多万起的G7M,他眼睛一下亮了——“这价儿,还挑啥?”
我去看了那台展车,驾驶室是中体版本,大概2米3宽,比常见的G7H窄一点,但用的是曼技术那套壳子,看着就结实。销售小李说,这造型其实和早期泵车、工程底盘上的一样,用得久,毛病少。高顶版还特意做成超高顶,我1米78进去伸直胳膊都不碰头。颜色也没缩水,从珊瑚红到闪蝶蓝都有得选,不像有些低配只给你两种漆面。
后视镜还是一体式的,上主下副,都带电动调节和加热。我试着打右转灯,仪表屏里立马跳出侧方影像,小李笑说:“这是四路影像标配,有时候倒库真救命。”大灯全LED,还带透镜近光,雾灯也是LED,这样晚上跑山路不用担心临时改装的问题,也耐用。我记得群里有人换过卤素大灯,一年不到又坏,这个省心多了。
坐进驾驶位,多功能气囊减震座椅包裹性不错,还有腰托、阻尼调节。我踩上去感觉过滤颠簸挺干净,比我之前开的老款硬邦邦好多了。这驾驶室是凸地板设计,高度差不多20公分,不算太突兀,加上超高顶,我站起来活动脖子没问题。有意思的是门板和工作台都是软包工艺,不会有塑料感,那块10.1寸的大屏连自动空调一起集成,看着比同价位很多轻卡还高级些。
卧铺最宽处能有900毫米,一个人翻身绰绰有余,而且可以掀开当储物格用。我顺手拉开头顶吊柜,现在变成方形卷帘门设计,一个柜塞仨书包不是事儿。这点让我想起隔壁王师傅吐槽他那辆旧货运:头柜只能放纸巾盒,再大就关不上门。
动力部分,小李指着发动机舱说:“便宜那个是MC11 490马力柴油机,你看的这台是潍柴WP13NG燃气版。”听他说最大扭矩2300牛·米,在八九百转就能出来,对中短途拉重货挺合适。他还提到一个冷知识——这个燃气机用了低摩擦技术,所以长期下来气耗会稳一些,不过要注意冬天启动前最好预热久一点,否则容易怠速抖动,这是他们售后遇到过的情况。
变速箱搭的是HW25712XSTQ手动挡,同步器、斜齿这些都有,还带换挡助力,我试推了一下档杆,很轻,没有“咔”的生硬声。据维修站老刘讲,这款箱子国道频繁换挡也不累腿,就是离合行程稍长,新司机要适应几天才顺手。后桥是曼技术12吨单级减速桥,3.08速比;轮胎用玲珑ECO-WINGS低滚阻真空胎(12R22.5),对油耗友好点儿吧——不过老周提醒我新胎刚跑别急刹,他去年就是磨合期急刹,把花纹磨出一道亮痕,可惜了半条胎命。
悬挂方面前二后四片簧,加TGA轻量化车架,自重8.32吨左右。如果做资源运输这种对自重敏感的活计,就很吃香。不过原厂1350升气瓶更偏向中短途,如果长途用户建议直接选1500升版本,否则冬季北线可能要频繁找补给站,很耽误时间。有一次我们群里的阿峰从呼市往南跑,因为沿线几个加气站停业,被迫绕行几十公里找地方充……最后差点晚交货挨扣费,他现在逢人就劝别贪便宜小瓶子配置。
傍晚走的时候看到那台展车正被拖进库房准备交付,据说买家就是本地一家危化品运输公司,要替换掉几辆服役八年的旧牵引。他们司机笑称,新车第一趟活可能就是夜里赶去港口,“看看它到底抗不抗造”。至于表现咋样,大概等月底才能听来回话。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