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份在4s店购买朗逸五百万经典款,到2025年11月15日行驶两万多公里,发现发动机渗油却被告知正常,维权困难令人郁闷

我这次说这个事,真是郁闷得不行。2023年12月,亏得我还挺相信品质,直接在4S店搞了辆朗逸五百万经典款买回家。给了个一万零三百的购置税,也算是费了点心思。车子到手半年左右,基本都算顺风顺水,倒也没啥大问题。上路差不多14万公里,灯泡啥的都没动过,一个车都能用个十年八年吧。

说白了,车就像个用多了的旧手机。没啥大毛病,只要能跑就行。反正质保那会三年六万公里,说得挺严。李师傅(修理工)还笑着说:你这车还能干到这个岁数,挺结实的。但就是近期发现了个事——发动机渗油。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和相册,东看西看,油渗在发动机脚底那块,明显可以看出油迹。细细一摸,貌似还是轻微的油迹,但不止一点点。刚开始我以为是平常的小细节,毕竟国产车啥都有点小毛病。于是我就跑到4S店。

一到4S店秩序还算挺好的,销售也很热情,告诉我:这是大众发动机常见问题,油渗油属于正常范围。我当时本能一愣——正常?我基本每天开,油渗成这样,难道还叫正常?我说:那我能不能修?这影响心情啊。他们说:你这个情况,不影响驾驶,也不漏太多,油迹属于正常油封现象。我心里不爽,心想:这事能算正常?我说:那我还要不要保修?销售摇摇头:厂家也不给质保,没人会给你修,能咋的?我还试图打上汽大众的客服400电话,但那边客服也一副你这个问题正常,是用里的样子。

我问:有人给我出个主意吗?要不我自己去修?或者举报啥的?客服说:你可以投诉到质监局,但我看也没啥用。我心里清楚,这车既然不是严重漏油,只修修也差不多,但这油迹弄得我心痒啊。你说,买个一手车,花了这么多钱,结果油封就成正常现象?真是懒得和他们讲道理。

其实我也琢磨,这是不是大众的惯性毛病。以前买二手大众,渗油也是明显的,而且还会烧机油,那个油泥,满发动机舱都成了一层黑黑油泥。大概一年两年,要开到7、8万公里,才开始明显出问题。真是心累。在那段时间,我能感觉到大众的一个特点:底盘稳,行驶起来很舒服,但开到三五年后,发动机舱那堆油泥堆积,感觉像工厂里的油泥堆。岂止油泥,配件还得一一换。

对比一下,凯美瑞那车倒是不怎么油泥,也少烧机油。前轮毂干干净净,无油迹,那时才觉得:国产车多不可靠,但说实话,日系的靠谱点。大众那油封,后续还可能漏,会不会多点啥毛病的倾向,都没细想过,也没办法验证。

再说回来,为什么我还会买大众?我觉得,底盘稳确实是它绝佳的优点。试驾那次,踩下刹车感觉很沉稳,开起来也舒服。问题在于,为什么要买大众?就算是听朋友说的底盘好,稳得很,那我会不会更偏爱一些耐操的?比如丰田、日系车?我有个朋友说:大众的油封几年后就开始漏,换了几次 ,要不然就是油底壳渗油。你换个品牌的车,问题可能就少得多。

灯泡都还没换过,倒是觉得还挺满意的。两年差不多快11年了,整天开车,除了油渗油,没出过别大事。换辆车,我考虑的可不仅仅是快感,更多的是实实在在用的舒心。可是这次油迹问题,摆在心头的烦恼,比我原先预算的还要多。

你们说,买车的时候最在意什么?油封是不是算正常现象?这几年,油泥堆积,和自己的技术水平差不多,无法避免。难道大众这事,只能惯了?还是说,谁也不想大动干戈修个油封,却没人管呢?

我也试过不止一次打客服电话,几乎挂不停。有人建议我:直接找消费者协会或者上工商部门举报。可这个,真不是我喜欢折腾的事。工资有限,天天在城市里跑,折腾这些,感觉像吃了个油渍油泥的苦头。好比我那朋友说的:这个问题,除非严重漏油,否则厂家也不太鸟你。我心想:他们说的正常,究竟是什么意思?油封原厂设计的正常工作范围到底是多宽?或者说,这就是市场的隐性标准,不到一定程度,没人管。

2023年12月份在4s店购买朗逸五百万经典款,到2025年11月15日行驶两万多公里,发现发动机渗油却被告知正常,维权困难令人郁闷-有驾

汽车这东西,真是个折磨人又苦乐参半的事。它让你开得舒服,也让你心里一直悬着有点毛病。而且,修车的门道又那么多,贵的便宜的都算不上省心。我尝试去查了下:如果有个办法,能让4S店拿出诚意来修修油封,那该多好。

我倒是想试试,最近一家朋友提到过的非官方修理店。他们的修车技术,偶尔会让你吃惊。可问题也来了,油封的品质,和原厂比,到底差多少?我打个比方,就像打铁,打得好的,可能比原厂还牢靠。真敢这么折腾吗?还是说,又要多花几百、几千,结果也不一定比原厂修得靠谱。

我心里还是存点幻想:会不会哪天,厂家真能把油封改得更耐用?或者能提供个升级套件?不细想太多,毕竟人家也是做这个饭碗。我的想法,是希望有个人情机制能让我们普通车主少点烦。

你们说过,没有理会油渗油的正常标准,真的会影响到大多数车主的判断吗?还是说,除了强制维修,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让自己车舒服点?我也在想,既然大众的底盘很好,油封这个问题是不是能像水管泄漏一样,也能被市场机制调整一下?

(这段先按下不表)而且,我还真想知道——如果换个品牌,比如丰田,类似的油渗油问题会不会少很多?这是不是种品牌标签的潜规则?还是让人觉得:国产车修修还行,但进口车的耐久度,始终是个谜。你们觉得呢?

话说回来,这些问题,虚空的争论似乎没完没了。油封若能修了,心里大概舒坦点;但真的修得就真就能长久保障?谁又能保证呢?我这不上次又在QQ群里发个易修难修的帖子,结果总有人回复:你这车都快过保了,就算修了也不耐用了。-

到底,买车这事,还是挺无奈的。油渗油、油泥堆积、漏油问题,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品牌都这样的通病。个中经验告诉我:别只相信广告,自己多琢磨琢磨才行。

下次去4S店,我是不是该拿大头笔,把油迹拍下来,问问他们还能解释些什么?看着那工人摆弄油封,我会会觉得:是不是他们也不太想大动干戈,只能应付一下?

以上都只算是个人的碎碎念。但说白了,油封这个事,哪怕让人觉得烦,还是得想个办法。否则,车子用着用着,就能变成油泥车了。

你们遇到类似情况没?油封漏油,到底算不算正常?我打算再试试别的渠道,想知道还有人能帮得上忙不。还是说,真就只有忍这个方式了?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