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的紫色战袍:广本P7为何让人停下脚步?

车展现场,一位观众在4.2馆通道驻足良久——紫色涂装的P7宣传画旁,三位工程师正用全比例白车身模型讲解电池防护结构。 这个画面恰似行业剧变的隐喻:当流量明星退场,真正硬核的造车者开始被看见。

2930mm轴距的B级纯电SUV定价19.99万起,这个数字在业内掀起波澜。 有人算过账:同级竞品平均溢价5万,广本却把安全冗余拉满。

1.2万吨压铸的铝合金电池壳体,双备份制动系统,甚至门把手都藏着物理应急结构。

这让人想起去年某新势力车型因隐藏式门把手延误救援的争议,安全细节的较量,往往藏在看不见的地方。

上海车展的紫色战袍:广本P7为何让人停下脚步?-有驾

驾趣参数更引发讨论。 4.6秒破百的后驱架构,50:50配重比,底盘调校竟敢对标百万级燃油车。

某汽车论坛出现热帖:"本田把F1赛车团队的悬架工程师调去开发P7? "虽被证实是谣传,但展台上的RB21赛车确实暗示着技术传承——Honda用60年赛道经验打磨的ADS电磁减震系统,在电动车时代找到了新舞台。

上海车展的紫色战袍:广本P7为何让人停下脚步?-有驾

订单数据同样耐人寻味。 上市24小时破5000台的成绩单下,藏着三个反差:当部分车企用冰箱彩电抢市场时,P7重点宣传402台测试车架;

当行业普遍18个月研发周期,它却花了四年打磨;当竞品强调激光雷达数量,它的八大产品价值里"不晕车"排在前列。 有媒体试驾后写道:"百万公里测试积累的滤震算法,比炫技的零百加速更懂中国路况。 "

上海车展的紫色战袍:广本P7为何让人停下脚步?-有驾

定价策略更是行业焦点。 某新势力高管在闭门会上坦言:"广本把安全标准拉到军用级,成本控制怎么做到的? "

秘密或许藏在油电同质同价战略里——雅阁生产线积累的供应链管理经验,让三电系统获得规模化降本空间。 这解释了为何P7敢用铝合金一体压铸工艺,而某些新势力只能选择钢铝混合车身。

上海车展的紫色战袍:广本P7为何让人停下脚步?-有驾

智能化赛道上的另类打法同样引发讨论。 当友商宣传L3时,P7的云驰智驾默默升级雨天防滑算法。

消费者发现,其AEB对电动自行车识别距离比国标多出5米。 有技术博主拆解车机系统后惊叹:"传统车企的OTA升级包,居然比某些互联网背景的车企更稳定。 "

上海车展的紫色战袍:广本P7为何让人停下脚步?-有驾

展馆另一侧的对比更显戏剧性。 某展台用元宇宙概念包装新车,体验区却排起长队退订;而广本展台的技术讲解区,工程师正用剖面模型解释"为什么电池包四周要多留15mm缓冲空间"。

两种场景交织,暴露出行业现状:当部分玩家还在参数表上内卷,基本功扎实的产品正在收割理性消费群体。

上海车展的紫色战袍:广本P7为何让人停下脚步?-有驾

工信部新规的出台,让这场较量更具看点。 智驾安全标准收紧后,P7的保守策略反而显出前瞻性——其L2+系统在复杂路况下的降频处理机制,恰符合新规对系统冗余的要求。 这让人想起手机行业的功能机智能机之争:有时候,克制比激进更需要技术底气。

上海车展的紫色战袍:广本P7为何让人停下脚步?-有驾

150万公里实测里程的数字背后,藏着更深的行业思考。 当某车企用"软件定义汽车"的口号缩短测试周期,广本仍在海南试验场做盐雾腐蚀测试。

有供应商透露,P7的线束防护标准比行业通用方案多出三层镀膜。 这种近乎偏执的品控,让"老派造车"在智能电动时代意外获得新生。

上海车展的紫色战袍:广本P7为何让人停下脚步?-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