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着汽车圈风云变幻,新能源这局棋是越下越热闹。自主品牌那叫一个策马奔腾,新势力们更是各出奇招,反观合资品牌,步子好像总慢悠悠的。可慢就一定等于落后吗?东风本田近来的排兵布阵,没准儿能带来些新颖的琢磨。
这不,上海车展上,东风本田冷不丁地甩出一串“彩蛋”:崭新的纯电旗舰车型,还要跟国内科技大拿们歃血为盟,深度合作。听这意思,是要梭哈电动化、智能化了。执行副总经理潘建新也拍胸脯保证,要铆足劲儿走下去。这架势,像极了奋起直追的学霸。不过,真的是简简单单的“补课”吗?
咱们先瞧瞧这“补课”的姿势。有的合资品牌还在拿不定主意,琢磨着怎么转型,东风本田这边,新能源的“根据地”都落成了,S7、灵悉L也粉墨登场了,还专门攒了个纯电架构。这速率,着实不算慢吞吞了。到2030年,盘算着推出十款以上的新能源战车,这数目也颇为可观。
只是,数目多就能稳操胜券吗?倒也未必。东风本田也坦陈,眼下电动车的销量还差那么点意思。这说明什么?光靠“堆量”行不通,还得看“成色”。他们也醒悟了,要打造契合国人口味的车,得接地气,贴近本土市场。
所以,他们开始跟Momenta、DeepSeek这些国内的翘楚企业联手,攻克智能化。这步棋走得挺精妙。毕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这些玩意儿,国内用户最是看重,也最是“吹毛求疵”。与其闭门造车,不如借助本土的优势,更快地迎合用户所需。
说到这儿,就绕不开东风本田的“灵悉”厂牌。这牌子,定位就是后浪们,从造型到智能化,都更合乎年轻人的脾性。潘建新说,这是“双品牌策略”,Honda品牌走国际范儿,灵悉品牌则更贴近国内的Z世代。
这套路,其实挺有意思的。一方面,Honda品牌可以守住现有的老客户,另一方面,灵悉品牌可以去开疆拓土,招徕更多新锐用户。这就像两条腿走路,更稳当。
可问题也来了,合资品牌最拿手的是什么?是品牌积淀,是用户信赖。用户觉得,合资品牌不会轻易“割韭菜”。东风本田也深谙此道。
之前,S7搞“一口价”促销,结果老车主们不干了。东风本田立马推出“保价护权益”方案,足额补差价。这举动,博得了不少用户的好感。渡边丈洋也撂下话了,不能为了蝇头小利牺牲用户信任,要秉持长期主义。
聊到长期主义,这或许是合资品牌最压箱底的宝贝。新势力们或许今天融到一笔资金,明天就另辟蹊径了。但合资品牌不一样,他们有更悠久的历史,更稳固的体系,也更看重用户的长远福祉。
当然,现在也有一些合资品牌寻思着,燃油车市场还有油水可捞,想放缓转型节奏,捞上一笔。但潘建新不以为然。他坚信,电动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不能三心二意。
是以,东风本田一方面要稳住燃油车的基本盘,另一方面也要提速电动化转型。他们通过优化产品矩阵、渠道布局,擢升企业运转效能,来守住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同时,也在逐步完备电动车产品线,调整经销网络,采取更多电车营销手段。
这般作为,着实不易。既要保持定力,又要不断革新,这需要极强的平衡术。但东风本田似乎摸索出了自己的门道。
套用渡边丈洋的话,本田正在从“技术输入方”摇身变为“中国赋能者”。这句话,耐人寻味。它意味着,东风本田不再只是简单地移植国外的技术,而是要深耕中国市场,与国内本土企业并肩作战,共谋发展。
当我们惯常地将合资品牌转型慢归咎于“迟钝”时,是否忽略了他们背后更深远的战略图谋?东风本田的“稳中求进”,或许才是更脚踏实地的路数。在大家都逐鹿速度的时代,坚守长期主义,或许才能走得更远。终归,造车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