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利,这名字一听就让人想起西装革履的绅士,散发着英伦贵族气息。可最近,它那标志性的飞翼车标却来了个“瘦身大变样”,从丰满的羽翼变成了纤细的线条,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网上吐槽声一片,有人说像苍蝇翅膀,有人说像猪猪侠,更狠的直接说像山寨货。好家伙,这百年老牌一下子成了众矢之的。
这让人想起前段时间捷豹、奔驰、兰博基尼也纷纷对自己的Logo动了刀,一个个都走起了扁平化路线。设计师们给出的理由也都差不多,什么数字化时代、手机屏幕适配、方便数字传播等等。可消费者不买账啊!你宾利好歹也是百万豪车,谁没事儿天天盯着手机屏幕上的车标看?真正开宾利的人,摸的是方向盘上的立体标,看的是引擎盖上闪闪发光的立标。这扁平化的设计,反而让这车少了点“尊贵感”,让人感觉“接地气”了不少,甚至还有人调侃说:“看见新标,突然觉得自己也买得起了!”
这就好比一位雍容华贵的夫人,突然换上了一身廉价的衣裳,气质立马掉了好几个档次。你想想,五菱宏光那几万块的车,去年换了个立体银标,瞬间提升了档次。豪华品牌反倒玩起了“降维打击”,这不是自降身价吗?难怪网友们吐槽说:“现在知道为啥保时捷死守着它的立体盾徽了吧?”
话说回来,这扁平化设计真就那么好吗?在如今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品牌为了迎合数字化传播的需求,似乎都在追求简洁明了的设计风格。但对于奢侈品牌来说,这真的合适吗?奢侈品之所以能被称为奢侈品,靠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质量,更是其背后的历史传承、精湛工艺以及独特的品牌文化。一个扁平化的标志,真的能承载这些厚重的底蕴吗?
这就好比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你把它拍成照片,放到手机屏幕上,它还能展现出原有的魅力吗?那些展厅里抛光七遍的实木饰板,那些工匠们一针一线缝制的真皮座椅,这些细节的精致,又岂是一个扁平化的图标所能体现的?
或许,设计师们在追求清晰锐利的同时,忘记了奢侈品本该需要眯着眼细品。那种细微之处的精致,那种历史沉淀下来的厚重感,才是奢侈品真正的价值所在。你一个Logo扁平化了,消费者感受到的却是品牌价值的“缩水”,这买卖,怎么算都不划算。
想想看,如果哪天劳斯莱斯把欢庆女神也改成简笔画,那场面,估计得比宾利这次热闹得多。有些东西,真的扁不得。这不仅仅是一个Logo的问题,更是一个品牌如何坚守自身价值的问题。在追求潮流的同时,如何保留住品牌的灵魂,这才是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那么,您觉得呢?这扁平化设计的潮流,究竟是进步还是倒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