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电动知家)
小米汽车创下造车新势力单次召回数量纪录——116887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但召回编号末尾的字母"I"悄然揭示了其中的“秘密”,此次行动并非完全主动,而是受到调查影响后的决定。
9月19日上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即日起召回部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此次召回涉及两个批次:召回编号S2025M0149I涉及XMA7000MBEVR2和XMA7000MBEVR5车型,共计98462辆;召回编号S2025M0150I涉及BJ7007000MBEVR2车型,共计18425辆。
查阅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39061—2020,汽车产品召回编号规则与编号应用》可知,召回编号共11位,由字母、数字组合而来。以示例编号"S2015M0002V"为例:代码“S”表示安全缺陷;代码“2015”表示召回公告发布的年份为公历2015年。代码“M”表示汽车产品;代码“0002”表示该召回是当年发布的第2起召回活动;代码“V”表示生产者主动召回。值得关注的是,编号最后一位大写字母代表了召回类型:V代表主动召回;I代表受调查影响召回;O代表责令召回。小米此次两个召回编号"S2025M0149I"和"S2025M0150I"均以"I"结尾,表明这次召回是"受调查影响"的召回。
本次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在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开启的某些情况下,对极端特殊场景的识别、预警或处置可能不足。若驾驶员在这种情况下未能及时干预,可能会增加碰撞风险,存在安全隐患。据红星新闻报道,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李颜伟表示,在他看来,小米SU7标准版配备视觉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产品缺点比较明显,无法识别道路上的静态阻碍物体。并且小米SU7在识别用户驾驶状态方面有缺陷,在用户脱离驾驶状态下,不进行干涉,存在风险。
尽管官方通报未直接提及具体事故,但多方迹象表明,此次大规模召回与近期频发的辅助驾驶系统安全隐患密切相关。今年3月29日,在安徽德上高速公路枞阳至祁门路段,一辆小米SU7发生事故,导致车内3人身亡。据后续调查披露,事发时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属于L2级智能辅助驾驶),以116km/h的速度行驶。当时事发路段因施工封闭车道,车辆改至逆向车道行驶。车辆检测到障碍物后,虽及时发出提醒并减速,驾驶员也迅速接管,但最终仍未能阻止悲剧发生。业内人士分析,事故场景与召回描述中“极端特殊场景”高度吻合——可能包括急弯、临时障碍物、恶劣天气或复杂车道线等状况。
小米并不是第一个因辅助驾驶问题召回的车企,特斯拉等均曾因类似问题启动OTA修复。2025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明确鼓励车企采用OTA解决软件缺陷。此前的9月17日,工信部对《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要求系统具备手部脱离检测以及视线脱离检测能力,一旦系统激活期间驾驶员出现手部脱离、视线脱离,系统应发出提示以及报警。同时要求发生了一定次数的手部脱离或者视线脱离后,应在一定时间内禁止使用组合驾驶辅助系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