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刷手机的时候,我突然被雷军的微博“砸”了个趔趄——“最近很多地方都在下雨,我们为小米车主们做了把雨伞。”这句话,像极了他去年推小米SU7时说的“造这个时代的dream car”,但这次,主角从“车”变成了“伞”。
我点开小米汽车App,发现首页已经推送了这把“Xiaomi Life晴雨伞闪电黄”的消息。售价169元,或者用1690积分兑换,8月4日10点准时开售。看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上个月雷军刚推过“车规级纸巾盒”,那波讨论还历历在目:有人夸“细节控的福音”,也有人吐槽“169元买个纸巾盒?雷总这是要卷到汽车配件里去吗?”
这次的雨伞,算是“车规级周边”的第二弹了。但跟纸巾盒不同,雨伞的争议点更集中:**169元的价格是否合理?黄黑撞色设计是否真的适配SU7车主的审美?**还有,最关键的问题——这把伞真的能放进小米汽车的前排门板储物格收纳槽吗?
从“车规级纸巾盒”到“闪电黄雨伞”:雷军的“车主关怀”卷到什么程度?
去年小米SU7发布时,雷军在台上反复强调“收纳狂魔”这个标签:前后备箱+32个收纳位,连副驾门把手的空位都能放手机,下车时“不容易忘记”。当时观众都在笑,但笑完后发现,这些设计确实贴心——比如主驾的手机支架预留位,副驾的竖插手机槽,甚至车门下层还有“急速行驶时避免飞出”的特别提示。
可谁能想到,雷军对“收纳”的执着,会延伸到车主的日常用品上?上个月刚推“车规级纸巾盒”,这把伞的“适配性”更绝了:尺寸专门设计成能放进小米汽车全系前排门板储物格的雨伞收纳槽 。你没看错,是“全系”,不单是SU7,可能连未来的新车型都考虑到了。
我翻了翻商品详情页,这把伞的“车规级”属性写得明明白白:外伞面定制黑色,内面闪电黄,伞柄印着“Ultra”标识,外层高光喷涂工艺,手感细腻。最关键的是,它支持一键开合,单手就能秒开秒收——这设计,是不是和SU7的“一键启动”有点异曲同工?
价格争议:169元,是“情怀税”还是“刚需周边”?
当“169元”这个数字跳出来时,评论区立刻炸了锅。有人直接吐槽:“上回纸巾盒169,这回伞又169,雷总这是要把车主的零花钱都赚走啊?” 也有人站出来反驳:“你当这是普通伞?车规级设计,能放进车里的收纳槽,还能防晒UPF50+,高密度疏水涂层一甩就干,这些功能加起来能便宜吗?”
我查了下,普通晴雨伞的价格区间大概在30-80元之间,高端一点的也就150元左右。169元,确实超出了很多人的心理预期。但小米这把伞的卖点,又确实和其他产品不同:
车色同款撞色设计:外黑内黄,和SU7的车身配色呼应,不是随便买把伞就能有的“专属感”。
UPF50+防晒:伞面内侧是闪电黄,但外侧的黑色材质能达到UPF50+防晒级别,夏天也能用。
高密度疏水涂层:雨天用完伞,甩甩就能干,不用拿回家晾晒。
适配收纳槽:尺寸专门卡在SU7前排门板储物格里,不用再找地方放伞,避免车内积水。
这些功能加起来,真的值169吗?我采访了两位SU7车主,他们的回答出奇一致。
车主A(北京,SU7标准版):“我平时开车,雨伞总放在副驾,有时候忘记拿,车里就湿哒哒的。这把伞能放进车里的收纳槽,至少不用再担心弄湿内饰了。价格嘛……169有点贵,但用1690积分换的话,算合理。”
车主B(上海,SU7 PRO版):“我之前买过100多的晴雨伞,用了半年就坏了。这把伞的材质看起来更耐用,一键开合也方便,夏天防晒、冬天挡雨,算下来其实不贵。而且,能放进车里的收纳槽,这才是关键。”
两位车主的反馈,点出了这把伞的核心价值:不是为了卖伞,而是为了完善车主的使用场景。
“Ultra”标识和高光喷涂:细节控的彩蛋,还是营销噱头?
雷军的微博里没提“Ultra”,但商品详情页里,伞柄表面丝印了“Ultra”标识,外层还有高光喷涂工艺。这让我想起了SU7的“Ultra”版本,那个“对标保时捷”的狠角色。
一位在小米汽车社区发帖的网友说:“这把伞的‘Ultra’标识,是不是在暗示车主‘你配得上Ultra的品质’?虽然有点小贵,但看到这个标识,感觉像在给自己的车‘加戏’。”
也有网友觉得这是“过度设计”:“车里放个雨伞,谁会盯着伞柄上的‘Ultra’看?雷总是不是太想当然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种细节设计,确实能让车主感受到“专属感”。毕竟,谁不想在雨天撑一把和自己爱车同款颜色的伞,走在路上被问“你这伞是哪个品牌的”?
积分兑换:1690积分能换一把伞,值不值?
小米汽车App的积分系统,是车主日常互动的重要部分。比如充电、保养、参与社区活动都能攒积分,而这次1690积分就能兑换一把伞。
我算了一笔账:假设一个车主每月通过充电、保养攒1000积分,大概需要1.5个月才能兑换这把伞。如果积分不花,过期了就浪费。
“与其攒积分等这把伞,不如直接买。”这是评论区最常见的声音。但也有车主表示:“积分本来就是‘用掉’才有意义,这把伞的设计和功能确实不错,能换就换。”
从“遥遥领先”到“车规级周边”:小米的生态野心
这次雨伞的推出,让我突然意识到:小米在汽车领域的布局,远不止“造车”本身。
从手机到智能家居,小米的“生态链”一直强调“无缝连接”。现在,SU7车主的日常用品——纸巾盒、雨伞——也开始“适配”车内设计。这种“从车到生活”的延伸,是不是在暗示小米未来的生态方向?
一位汽车观察者说:“小米汽车的定位,从来不是‘卖车’,而是‘卖生活方式’。这把伞,是车主日常的一部分,而它的‘适配性’,就是让车主觉得‘我的车,连伞都懂我’。”
当然,这种“生态野心”也伴随着争议。有人觉得,169元的雨伞是“割韭菜”,也有人觉得,这是“对用户需求的极致挖掘”。
“车规级”周边的未来:还有哪些“适配车”的生活用品?
如果这把伞卖得好,会不会有更多“适配车”的周边?比如:
车规级手机支架:专门设计成能卡在SU7的预留支架位,不用再担心手机滑落。
车规级车载香薰:香味和SU7内饰的“科技感”匹配,可能还会用“闪电黄”作为瓶身颜色。
车规级后备箱收纳盒:适配后备箱的尺寸,能放折叠伞、纸巾盒、甚至小件行李。
雷军在微博里说:“最近很多地方都在下雨”,这句话像极了他推SU7时说的“续航是刚需”。但这次,他把“刚需”从“车”延伸到了“伞”。
结语:169元的伞,是“米车”的第一步
今天这把伞,可能不会成为“爆款”,但一定会成为“话题”。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小米汽车的定位:不是卖车,而是卖一种“适配车主生活”的体验。
至于169元是否合理?或许,只有用过这把伞的车主,才能给出最真实的答案。但可以确定的是,雷军的“车规级周边”才刚刚开始,未来的SU7车主,可能连“伞”都要“米车同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