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车身晃后轮响,别省动平衡小钱,当心几千维修费!

很多开车的朋友可能都遇到过一种奇怪的情况:在高速公路上开得好好的,车速上到一百公里左右,方向盘稳稳当当,一点也不抖,但是会感觉整个车身,特别是从座椅和脚底板传来的,有一种轻微但持续的晃动感,有时候后边还伴随着一阵“嗡嗡”的响声。

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要么是觉得这段路面质量不太好,要么就是怀疑是不是风太大了。

很少有人会想到,问题的根源可能出在两个不怎么起眼的后轮上。

高速车身晃后轮响,别省动平衡小钱,当心几千维修费!-有驾

在许多人的观念里,动平衡似乎是前轮的专利,因为前轮一出问题,方向盘就会立刻“报警”,而后轮只是跟着跑,做不做动平衡好像没什么区别。

然而,这种想法其实是一个不小的误区。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一聊,为什么后轮动平衡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保养,如果被忽视,不仅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多花钱,甚至还可能影响到行车安全。

为什么后轮动平衡的问题总是被我们忽视呢?

这并不是说后轮不会出现不平衡,而是它的“症状”表现得太隐晦了,很容易被驾驶者误判或者直接忽略掉。

这里面有几个很关键的原因。

高速车身晃后轮响,别省动平衡小钱,当心几千维修费!-有驾

首先,就是车辆前后轮的功能分工不同。

前轮是车辆的“指挥官”,它连接着转向系统,负责控制车辆的行驶方向。

一旦前轮的动平衡出现问题,在高速旋转时产生的那股离心力会毫无保留地、直接地传递到转向拉杆,再传到方向盘上。

所以我们才会体验到,车速一到某个区间,比如八十到一百公里每小时,方向盘就会开始剧烈抖动,那种感觉非常直接,手握着方向盘就能清晰地感知到,任何人都不敢掉以轻心。

但是后轮的角色就不同了,它更像是一个忠实的“执行者”,主要任务是承载车身重量,并跟随前轮的轨迹转动。

就算后轮出现了不平衡,它产生的震动需要经过一套复杂的路径才能被我们感知到。

高速车身晃后轮响,别省动平衡小钱,当心几千维修费!-有驾

这股震动会先传递给悬挂系统,比如减震器和弹簧,经过一部分过滤和吸收后,再传递到整个车身框架,最后才通过座椅和地板传到我们的身体上。

经过这一系列的衰减,我们最终感觉到的,往往只是一种模糊的、类似于路面不平整带来的轻微晃动,这种感觉很不直接,甚至车上的乘客都可能完全察觉不到,驾驶员自己也很容易把它归咎于外部环境因素。

其次,我们家用车的车身重量分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家用轿车和SUV,都采用的是发动机前置的布局,这意味着车头部分集中了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重型部件,前轴承受的重量通常会超过整车重量的百分之六十。

物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一个物体的质量越大,在旋转时不平衡所产生的离心力也就越大。

所以,承载着巨大重量的前轮,哪怕只有一点点的不平衡,在高速下也会被放大,产生非常明显的抖动。

相比之下,后轴的负载就要轻得多,即使存在同样程度的不平衡,它所产生的震动力度本身就比较小,再加上悬挂和座椅的层层缓冲,最终传递给我们的感觉自然就微乎其微了。

高速车身晃后轮响,别省动平衡小钱,当心几千维修费!-有驾

这就好比,一个很重的轮子和一个很轻的轮子,同样偏心一点,转起来后,那个重的轮子肯定会跳得更厉害。

再者,车辆的驱动形式也对此有一定影响。

对于占据市场主流的前轮驱动车型来说,前轮既要负责转向又要负责驱动,工作负荷非常大,对平衡性的要求自然更高,一点小问题都很容易暴露出来。

而对于后轮驱动的车型,虽然是后轮负责驱动车辆前进,动平衡不好会影响动力的平顺输出,可能会在加速时感觉到一丝不顺畅,但这种感觉与方向盘直接在手中震颤相比,还是显得太间接了。

毕竟,我们开车时,注意力都高度集中在前方和方向盘的反馈上,没有人会特意去感受后轮的细微抖动。

或许有人会说,既然感觉不明显,那是不是就意味着问题不大,可以不用管它?

高速车身晃后轮响,别省动平衡小钱,当心几千维修费!-有驾

这种想法是非常危险的。

后轮长期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下,虽然短期内不会造成严重故障,但它就像一种慢性病,会持续不断地对车辆的多个部件造成损害,日积月累下来,最终会导致一些昂贵的维修费用,花的钱可能比做几十次动平衡还要多。

首先,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轮胎本身。

一个不平衡的后轮在旋转时,胎面与地面的接触压力是不均匀的,这会导致轮胎出现异常磨损,我们通常称之为“偏磨”或者“波浪状磨损”。

也就是说,轮胎的某些部分会磨损得特别快,而另一些部分还很新。

正常情况下,一套轮胎跑六七万公里问题不大,但如果因为没做动平衡导致轮胎提前报废,可能两三万公里就需要更换,一条轮胎少则几百,多则上千,这笔账算下来,远比一次几十块钱的动平衡要贵得多。

高速车身晃后轮响,别省动平衡小钱,当心几千维修费!-有驾

其次,受损的是车辆的悬挂系统。

后轮持续的高频震动,会不断地冲击减震器、弹簧、下摆臂以及相关的连接胶套。

这相当于让这些零件一直处在一种类似“疲劳测试”的工作状态下,会大大加速它们的老化和损坏。

比如减震器漏油、胶套开裂等问题,很多时候都与长期的异常震动有关。

更换一套减震器的费用通常都是上千元起步,如果因为忽视动平衡而导致悬挂部件提前损坏,那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最后,它还会悄悄地增加你的油耗。

车轮不平衡会导致其在滚动时不够顺畅,与地面的贴合度下降,从而增大了车辆的行驶阻力。

高速车身晃后轮响,别省动平衡小钱,当心几千维修费!-有驾

发动机为了克服这部分额外的阻力,就必须消耗更多的燃油。

根据一些维修行业的数据统计,长期后轮失衡的车辆,油耗可能会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上升。

我们简单计算一下,如果一年行驶一万公里,百公里油耗8升,油价按8元计算,一年下来可能就要多支出三百到六百元的油费。

这笔钱虽然不多,但年复一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那么,我们应该在什么时候给后轮做动平衡呢?

其实并不需要每次保养都做,只要记住几个关键的节点就可以了。

高速车身晃后轮响,别省动平衡小钱,当心几千维修费!-有驾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只要轮胎从轮毂上被拆卸下来过,无论是补胎、换新轮胎,还是更换了新的轮毂,在重新安装回去之后,都必须要做一次动平衡。

因为补胎时使用的贴片或者蘑菇钉本身就有重量,会打破原有的平衡;而新轮胎和新轮毂的质量分布也并非是绝对均匀的,必须通过动平衡来校正。

第二,当你明确感觉到车辆在高速行驶时车身晃动,但方向盘却很稳定,或者能听到从后轮方向传来随着车速升高而变大的“嗡嗡”声时,就应该优先去检查后轮的动平衡,很可能是之前贴在轮毂上的平衡块丢失了。

第三,在平时洗车或检查车辆时,可以多留意一下后轮轮胎的磨损情况。

如果发现胎面出现了不均匀的磨损痕迹,比如内外两侧磨损程度差异很大,或者有波浪起伏的纹路,这大概率就是动平衡出了问题的信号,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总而言之,后轮动平衡虽然不像前轮那样“存在感”强,但它对于保障轮胎的正常使用寿命、保护悬挂系统以及维持车辆的燃油经济性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养车,既要避免不必要的过度保养,也不能在这种关键的小细节上节省。

最稳妥的做法是,每次对轮胎进行拆装操作后,都顺便做一个动平衡,花费不多,却能省去后续很多潜在的麻烦和更大的开销。

这不仅仅是为了省钱,更是为了我们每一次出行的平稳和安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