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一股硬派越野的潮流在中国车市刮起了大风。
那会儿,一家新成立的合资品牌带着国际大牌的光环,满怀信心地进入了市场。
他们推出了几款造型十足、价格实惠的SUV,立马就成了市场上的新宠儿。
到了2017年,这家车企的销量猛增到22万辆,展厅里人山人海,广告满天飞,完全像是在宣告要在市场上夺得一席之地。
当时,谁能料到,这个曾经顺风顺水的品牌,竟会在短短十几年里跌到谷底,背负着117亿元的巨额债务,最后不得不黯然退出中国市场。
SUV市场的“黑马”
到了2010年,广汽集团和菲亚特克莱斯勒一拍即合,投入了170亿元,一起成立了广汽菲克,股权比例各占一半。
总部摆在湖南长沙,广州和长沙各自还搞了两座大工厂,合起来的年产量超过30万辆。
那会儿他们的目标挺清楚的,就是要让Jeep、克莱斯勒、道奇、菲亚特这些品牌在中国市场火得不行。
到了2015年,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销售公司正式注册成立,主要负责市场推广和售后服务,也算是正式宣告开始行动了。
2016年,广汽菲克可算是风头正盛,他们一次性推出了自由光、自由侠和指南者这三款SUV,融合了Jeep的越野血统,价格却比进口车便宜了不少,算是亮眼的一年。
一看这车,觉得既有范儿又划算,立马就有人买了。
那年,卖出去的数量直蹦到17.99万辆,跟去年比涨了整整260%。
到了2017年,势头火得不行,一整年卖出了22.23万辆,比去年多了23.57%。
在大街上,Jeep自由光和自由侠的身影随处可见,成了不少人心里的“梦想车”。
当时,广汽集团的老大曾庆洪信心满满地表示,这是集团“欧美系”战略的杀手锏,目标是和自主品牌、日系品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冲刺300万辆的年产能!
那会儿的广汽菲克,就像车市里的一匹黑马,跑得又快又猛,挺惹人注目的。不过,事儿没持续多久,好景也没能持续太久,麻烦就接踵而至了。
断崖式下滑
可惜,自2018年起,广汽菲克的日子就变得不太顺了。
实际上,这款车的销量曾经高达22万辆,可到了后来,逐步掉头滑到了12.52万辆。2019年,销量更是一路往下,只有7.39万辆;到了2020年,数字直接缩水到4.05万辆。
到2021年,销量几乎跌到只剩下2.01万辆,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到了2022年前半年,销量一下子跌到1861辆,和去年同期比直线暴降84.18%。
到了8月份,产量和销量都归零,工厂里空荡荡的,机器上都积满了灰尘,工人们也没啥事做。
车卖不出去,钱包自然越收越紧。
2021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里写得清楚,资产总值是103.39亿元,可负债却高达117.78亿元,资产负债比率超过了百分之百,基本上是负债大于资产,已经站不住脚了。
到2022年9月,状况更是不好,资产缩水到了73.22亿元,负债达到了81.13亿元,净资产直接变成了负7.91亿元,亏得挺厉害的。
法院后来确认的无异议债权总共40.44亿元,但公司账上的资产才38.94亿元,按清算的话,价值也就只有19.15亿元。
就是说,把所有的资产都卖掉,也还不完债。
曾经风光无限,刚进入市场时可是赚得不错,可如今销量一跌再跌,负债竟然高达百亿,广汽菲克到底怎么变成这样子了?自主品牌比如比亚迪、吉利、长城,纷纷推出设计时尚、配置丰富的SUV,价格又实惠,结果消费者自然偏爱这些去了。
新能源车的热潮已经到来,电动和混动在街头巷尾出风头,但广汽菲克还坚持走燃油车路径,没能及时跟上这个节奏。
当然,比起这些问题,最棘手的还是股东之间的矛盾。
到了2020年和2021年,广汽集团和Stellantis真是不舍得,一咬牙,分别投了10亿和30亿进去,总共凑了40亿,打算拼个出路。
可这点钱就想扔进水里一样,两个声音都没听到。
2022年头,法国Stellantis突然宣布要把持股比例从50%提高到75%,打算掌控全部。
广汽集团当时就当场表态,根本没有这回事儿。
两边争得面红耳赤,最终合作也彻底散了。
2022年7月,Stellantis宣布退出合资,Jeep品牌在国内靠进口车和“轻资产方式”撑着。
没有股东撑腰,广汽菲克基本上没啥希望了。
破产清算
到了2022年10月份,广汽集团决议通过,批准了广汽菲克的破产申请。到11月底,长沙中院正式接手处理破产清算的事宜。
2025年7月8日,法院一锤定音:广汽菲克没得救,资产不足以还债,也没有条件进行重组,只能宣布破产。
破产方案在6月27日得到了批准,债权人会议也表示赞成,不过接下来的资产处理,难度可不小,成了个大难题。
听起来,广汽菲克的底蕴挺厚实的,长沙那边的工厂,面积有37.24万平方米,包含厂房、办公楼和实验室。
再说了,德国舒勒的高速冲压线、激光焊接设备、机器人啥的都挺先进的,另外还拥有70万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带着17项非专利技术和104个商标。
经过估算,这些资产的清算价值只有19.15亿元,和还掉40多亿的债相比,差距还挺大的。
更糟糕的是,这些资产根本没人愿意接手。
到了2024年7月20号,第一次拍卖开锣,起拍价19.15亿元,可没人要声。
8月5号,第二轮拍卖,价格降到15.32亿元,可还是没人出手。
到了第三次拍卖,价格再打八折,到12.25亿元,等于是以6.4折的价钱甩卖,可还是没有人接手。
管理人着急去找当地政府搞招商,还联系了几家有点兴趣的企业,可到头来没人敢接手。
原因其实挺直白的:这些厂房设备再牛,也不过是旧的燃油车生产线,谁还愿意在这上头投钱呀?
现在,新能源车火得不得了,2023年前半年,全国新能源车的产量达到了378.8万辆,销售也有374.7万辆,同比都涨了超过40%,市场份额达到28.3%。其中,广汽埃安可算是领头羊。
半年里卖出了20.93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8.81%,依然稳居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前三名。
AION S系列和AION Y系列成为纯电轿车和SUV里的热卖款,而昊铂GT更是作为中国第2000万辆新能源车的代表车型,前途光明的很。
看看合资品牌的现状,日子也是挺不好熬得。
广汽三菱,作为广汽的另一个合资项目,2023年前六个月的净资产掉到-14.15亿元,明显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
广汽集团在2023年中期财报里说到,收入增长了27.16%,可是净利润却缩水了48.42%,主要原因还是日系和欧美合资品牌拉了后腿。
广汽菲克倒闭这事儿,也揭示了合资模式的弱点。以前,合资企业靠外方技术和中方的市场资源,谁也不是白拿的,各展所长。
现如今,中国的汽车企业技术水平飞快提高,自家品牌比如比亚迪、吉利、蔚来,已经完全具备了和国际大牌抗衡的实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