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15.98万激光雷达标配背后:马斯克6.4万选装FSD在中国至今无法使用,华为这步棋让特斯拉陷入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
9月23日晚上,华为商城服务器被挤爆了。不是因为新手机发布,而是因为一台车——尚界H5。15.98万的起售价,全系标配192线激光雷达和华为ADS 4.0智驾系统。当晚订单峰值每秒1.2万单,连双11都没这么疯狂。更扎心的是,特斯拉那套6.4万的FSD选装包,到现在中国城区道路还用不了。
我琢磨着,余承东这招够狠的。
开车20多年,见过太多厂商玩概念,但这次华为玩得有点不一样。激光雷达这玩意儿,两年前还是40万以上豪车的专利。现在华为直接拉到20万以内,还是标配,不加钱。
前几天一哥们开着尚界H5从北京西直门立交桥过,那地方我每次都得格外小心,各种复杂匝道,稍不注意就走错了。结果这车的ADS 4.0系统表现得跟老司机似的,该并线并线,该减速减速,一气呵成。
这就是激光雷达和纯视觉方案的差别。摄像头确实能看,但遇到逆光、阴雨天,判断距离就容易出岔子。激光雷达不吃这套,精度高,全天候工作,配上4D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形成的感知网络确实比单纯视觉要靠谱。
马斯克可能坐不住了
特斯拉那边估计有点懵。马斯克一直坚持激光雷达是“拐杖”,认为纯视觉方案才是未来。可FSD在中国迟迟落不了地,6.4万的选装费交了,功能却用不上。华为这边倒好,直接把激光雷达做成标配,价格还比Model Y便宜一截。
小鹏也难受。好不容易XNGP在高速场景做出点名堂,还要收2万块选装费,结果人家华为城区高速全覆盖,价格还更亲民。这让何小鹏怎么跟用户解释?
更要命的是华为那套鸿蒙座舱4.0。你在手机上用高德导航规划的路线,上车后自动同步到15.6寸中控屏。华为音乐的歌单、畅连通话这些,车机和手机之间切来切去毫无压力。这种无缝体验,目前真找不到第二家能做到。
细节拉满的用心程度
多区域语音控制这块做得挺聪明。后排小朋友说“打开天窗”,系统只会开后排遮阳帘,不会把前面天窗也打开。还弄了个“萌宠陪伴”功能,虽然听着有点幼稚,但对付长途行车中闹腾的熊孩子,或许比动画片还管用。
空间方面也没含糊。2840mm轴距,后排腿部空间986mm,比宋PLUS多了62mm。后备箱标准601L,后排放倒后能扩展到1650L。全车29个储物空间,连门板上都给雨伞留了专门的槽位。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设计,用起来才知道贴心。
增程版的油耗控制更绝,馈电状态下4.44L/100km。宋PLUS DM-i要5.3L,深蓝S7增程版5.5L,尚界H5直接成了这个级别最省油的SUV。1360公里综合续航,城里用电,跑长途用油,对绝大部分家庭来说够实用。
这招棋的深层算盘
华为盯上的是15万到20万这个黄金价格区间。这块市场2024年卖了480万辆,占乘用车总销量的20%,但新能源渗透率只有35%。换句话说,还有65%的燃油车用户等着被“转化”。
尚界H5预售数据挺说明问题的——超过70%的订单来自首次购买新能源车的用户。华为的品牌号召力加上实打实的技术配置,确实能让传统燃油车车主动心。顶配版占比超过75%,说明大家愿意为高阶智驾多掏钱。
华为这套“线上直营+线下体验中心”的玩法也挺新鲜。不像传统车企那样依赖4S店,用户直接在华为商城下单,交付中心提车。效率高是一方面,关键是华为能直接触达用户,不用被经销商“卡脖子”。
看热闹也要看门道
华为这步棋下得确实够狠,用顶级配置去打中端市场,逼着友商要么跟进降价,要么在技术上继续卷。对咱消费者来说当然是好事,20万能享受以前40万才有的待遇。
不过话说回来,尚界H5要真正站稳脚跟,还得看量产交付和售后服务能不能跟上。华为做手机是一把好手,但造车这个行当水更深,涉及到的供应链、品控、服务网络都是新挑战。
从预售18小时5万台订单的表现看,消费者对华为这套技术组合还是买账的。如果品质和服务能跟上,20万级别智驾普及的速度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快。
毕竟,谁会拒绝20万块钱的激光雷达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