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岳这车,你说它拉胯吧,销量还挺能打。你说它顶呱呱吧,摸摸口袋,落地小二十个W,给个1.5T的机头,动力那叫一个“将将就就”。这事儿,它就跟咱这日子似的,想梭哈一把,钱包瘪瘪;凑合对付,又总觉得差口气儿。
新款探岳支棱起来了,价码搁那儿,配置也摊开了。皮囊还是那股子大众老味道,四平八稳,甚或说,有点“老气横秋”。里子换了个悬浮大屏,也算跟上了时髦。可仔细扒拉扒拉,这不就是把老款捯饬捯饬,刷了层漆嘛?
这下热闹了,谁会入这盘?
有人哼唧,大众它就是金字招牌,抗跌保值,开出去倍儿有面儿。尤其是在小县城,大众的口碑那是响当当的。这话不假,大众这些年在中国市场刨食,攒了一大票拥趸。可眼瞅着,自主品牌都嗷嗷叫着往上冲,比亚迪、蔚来,哪个不是颜值和实力双在线?光靠这块“金字招牌”,怕是忽悠不了现在这帮Z世代。
还有人嘟囔,探岳能装啊,宜室宜家。一家老小出趟门,后备箱塞满坛坛罐罐,这才是硬道理。这确实是探岳的一手好牌。2731毫米的轴距,搁在中型SUV里算不上鹤立鸡群,但也够敞亮。然鹅,能装的SUV满大街都是,比亚迪唐、理想L8,哪个肚量不比它大?再说了,人家还是电车,省银子啊!
更有甚者,嘀咕着探岳胜在皮实耐用。好歹是合资货,老技术,少幺蛾子。这话也不能说没影儿。但咱得承认,现在的自主品牌在品控这方面也支棱起来了。而且,电车的构造相对简单,出岔子的概率反倒更低。
当我们一根筋地把探岳的销量归功于“大众滤镜”时,是否忽略了它在硬实力上的平庸?1.5T的发动机,配上7速双离合,动力表现只能说是波澜不惊。在这个涡轮增压机头横行的年代,这套动力总成,实在算不上吸睛。
再来说说配置。12英寸的中控大屏,自适应巡航,预碰撞安全系统…这些玩意儿,在自主品牌车型上,早就成了标配。甚至连座椅通风加热,都成了基操。反观探岳,配置只能说是“够用”,想要更上一层楼,那就得掏腰包。
更扎心的是,全系都是前驱。要知道,SUV的卖点之一就是那股子撒野劲儿。没了四驱系统撑腰,探岳的越野能力也就跟轿车一个德行。这还是SUV吗?这不就是一台踮着脚尖的轿车吗?
探岳的窘境,不仅仅是产品力上的乏善可陈,更是整个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的困局的缩影。想当年,合资品牌仗着技术傍身和品牌溢价,在中国市场那是翻云覆雨。可随着自主品牌揭竿而起,合资品牌的优势也在逐渐瓦解。
与普遍认知相悖的是,当下,自主品牌在智能化、电气化这块儿已经弯道超车,走在了世界的前沿。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蔚来的换电骚操作,都让合资品牌望尘莫及。
所以,新款探岳的问世,与其说是大众的一次产品迭代,不如说是对市场的一次摸底。它想看看,在竞争如此白热化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还会不会为“大众”这俩字儿慷慨解囊。
说穿了,探岳就像一个老伙计,熟络是熟络,但也缺了点刺激。它也许能将将就就地满足你的需求,但很难让你怦然心动。而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消费者渴望的是推陈出新,是惊喜,是能戳中他们G点的产品。
如果探岳还是墨守成规,原地踏步,恐怕未来的路,会越走越窄。说到底,情怀这玩意儿,用多了,也就掉价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