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叫号”充电,景区停车费涨过油价,新能源车主国庆集体遇阻

2025年国庆假期,新能源车主遭遇“双重暴击”。

高速“叫号”充电,景区停车费涨过油价,新能源车主国庆集体遇阻-有驾

高速服务区充电排号超60位、等待3小时起步,景区停车费飙至每小时30元。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假期新能源汽车日均通行量达1250万辆,占高速流量的20%,激增的出行需求让充电桩不堪重负。

而杭州灵隐寺、黄山等景区停车费暴涨,让本想省油费的车主直呼“绿色出行反成奢侈品”。

高速“叫号”充电,景区停车费涨过油价,新能源车主国庆集体遇阻-有驾

这个国庆,新能源车主在高速服务区体验了“吃饭式充电”!有车主拿到的排队号码已到60多位,苦等3小时才充上电,有人无奈吐槽:“睡了一觉队伍都没动几下”。

扎心的是续航缩水!高速巡航耗电快,标称500公里的续航实际只能跑300公里,车主们不敢开空调,服务区充电桩却排成长龙。

国家电网数据显示,全国超三分之一高速服务区充电桩满负荷运行,中西部部分服务区快充桩数量稀少,加剧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用电恐慌。

高速“叫号”充电,景区停车费涨过油价,新能源车主国庆集体遇阻-有驾

尽管全国充电桩数量已达1610万个,但峰值需求下仍是杯水车薪。

有车主从广州回湖北,在湖南官庄服务区排队3小时,行程被迫拉长一倍。

这种“充电1小时、排队3小时”的窘境,让网友调侃:“开电车出门不是旅行,是修行”。

高速“叫号”充电,景区停车费涨过油价,新能源车主国庆集体遇阻-有驾

当车主好不容易抵达景区,又遭遇停车费“背刺”!杭州灵隐寺停车场每小时收费30元,游玩半日停车费轻松破百。

黄山景区停车两天收费150元,网友哀嚎:“油钱省了,停车费却够加满一箱油”。

讽刺的是,新能源车每公里电费仅0.1元,百公里成本10元,远低于油车。

高速“叫号”充电,景区停车费涨过油价,新能源车主国庆集体遇阻-有驾

但高昂的停车费直接抵消了省钱优势。

有车主算账:国庆自驾游,充电排队浪费半天,停车费多花200元,所谓“绿色出行”反而更费时费钱。

部分景区已开始调整政策,如三亚延长免费停车时长、降低收费标准,但多数热门景区仍靠高收费“宰客”。

这种短视行为遭网友炮击:“景区赚了快钱,却丢了游客口碑”。

面对充电困境,车企掀起“补能军备竞赛”!蔚来以4760座充电站领跑,理想、特斯拉、小鹏均超2000座,比亚迪则押注兆瓦级超充桩。

但用户真实体验却暴露短板:充电桩分布不均,东部密集、中西部稀缺;部分充电站维护不善,出现“僵尸桩”。

不同品牌充电桩互不兼容,车主需装多个APP。

无奈的是,销量冠军零跑汽车至今未公布自建充电计划,车主只能“蹭网充电”。

消费者选车时已把补能体验列为关键指标。有车主直言:“买电车就是买生态,充电不方便的品牌直接pass”。

解决充电难,不能只靠堆数量!需优化充电网络布局,在中西部服务区增建快充桩。

推广高速换电模式,如蔚来换电站5分钟满电出发。

利用大数据预测需求,动态调度移动充电车。

景区停车费则需回归理性!借鉴三亚模式,通过延长免费时长、分时定价缓解压力。

关键的是打破“靠停车费赚快钱”思维,如捆绑停车费与消费券,实现游客与景区双赢。

政策层面也需发力!国家能源局已在假期加强充电桩监测调度,但长期需推动充电标准统一、鼓励民营资本投入,避免“有人建没人管”。

从充电排号到停车费刺客,新能源车的假期窘境折射出基建与需求脱节的深层矛盾。

读者们,你们遭遇过类似经历吗?欢迎分享应对高招,一起吐槽这些出行痛点!

#财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