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合肥发生了一起令人咋舌的事件。一辆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突发起火状况,好在消防人员行动迅速,及时赶到现场将大火扑灭,成功避免了更严重后果的发生。然而,就在众人以为事件将进入调查起火原因阶段时,现场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
有目击者称,在火被扑灭后不久,几名疑似该新能源汽车品牌售后的人员匆匆赶到现场。他们下车后,并未与在场的车主、消防人员或其他相关人员进行任何沟通,而是径直走向起火车辆,紧接着就从随身携带的工具包中拿出撬棍等工具,开始对车辆上的品牌标志动手。只见他们熟练地撬动着车头、车尾以及轮毂上的车标,不一会儿,原本醒目的品牌标识就被他们一一撬下,整个过程中,动作没有丝毫犹豫,似乎早有准备。
这一异常举动很快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有现场群众上前询问他们为何要撬下车标,这些疑似售后人员却神情闪躲,含糊其辞,不愿正面回应问题。当有人质疑他们这种未经允许就破坏车辆标识的行为是否恰当合理时,他们只是自顾自地继续手上的动作,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解释。
很快,现场有人将这段 “售后撬车标” 的视频拍摄下来并上传至网络。一时间,该事件迅速在网上发酵,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和关注。众多网友对品牌售后的这一行为表示无法理解和不满,纷纷在评论区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网友讽刺道:“建议车标设计成快拆模式,这样以后出了事,售后撬起来更方便。” 还有网友指出:“车辆起火后,品牌方本应积极配合调查,查明起火原因,给消费者和公众一个交代。而现在售后却忙着撬车标,这不是欲盖弥彰吗?只会让大家更加怀疑车辆本身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近年来时有发生,而每一次起火都会引发公众对于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担忧。在这类事件中,消费者和社会更关注的是起火原因究竟是车辆质量缺陷,还是使用不当,亦或是其他因素。而品牌方在面对此类事件时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往往会对其品牌形象产生重大影响。如果能够积极主动配合调查,透明公开地向公众通报事件进展和调查结果,不仅有助于消除公众疑虑,还能展现品牌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维护自身品牌形象。反之,像此次合肥这起事件中售后撬车标这种 “掩耳盗铃” 式的不当行为,只会让消费者对品牌失去信任,损害品牌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