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车出口暴增116.6%:老外加价抢购,比亚迪占43%

看着手机屏幕上跳出的新闻推送,我的指尖顿住了——“中国新能源车7月出口超20万辆创新高”。正准备划走的手停了下来,这数字有点意思。等等,更让我惊讶的是另一组数据:就在一个月前,6月新能源出口狂增116.6%,而比亚迪一家就占了将近半壁江山。这背后,是海外消费者甚至愿意加价抢购中国电动车的火爆场景。作为一个长期关注科技和汽车行业的数码达人,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数字的跳动,一场由中国新能源汽车引领的全球出行革命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世界,而我们都身处其中,亲眼见证着历史。

数据领跑全球,中国新能源“出海舰队”加速启航

打开文档细看,中国新能源车的“出海”成绩单确实亮眼。2025年7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量达到惊人的21.3万辆,同比激增120.4%,创下单月历史纪录。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是持续高增长的一个缩影——整个上半年(1-7月)累计出口已达119.9万辆,同比增幅57.1%。这意味着,在全球新能源版图上,中国制造的份额正迅猛扩张。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品牌格局:在6月的出口潮中,比亚迪单月出口85,957辆,几乎独占新能源出口总量的43%,龙头地位稳固。紧随其后的奇瑞(26,569辆)和特斯拉中国(10,115辆)也表现不俗,长安、上汽通用五菱、吉利等品牌同样贡献了可观同样贡献了可观增量。一些新兴品牌增量。一些新兴品牌如极星、光束、智己也开始崭露头角,共同组成了中国新能源出海的“强大舰队”。

技术路线的变化也透露出市场的微妙转向。纯电动车型虽仍占据出口主力(6月占比63%,7月占比65.3%),但其份额相比去年同期的76%和73.8%已有所下降。与此同时,插电混动(PHEV)车型的占比显著提升,从去年同期的23%和26%,升至6月的33%和7月的32%。这背后的逻辑很清晰:对于充电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的新兴市场(如东南亚、南美),PHEV“可油可电”的特性完美解决了用户的里程焦虑,成为打开市场的“金钥匙”。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小型电动车的风靡。A00+A0级纯电动车在出口中的占比大幅跃升,6月达到49%,7月占纯电出口的%,7月占纯电出口的43%,远超去年同期的水平。像宏光MINI、比亚迪海鸥这类“国民小车”,凭借高性价比、灵活实用和时尚设计,在墨西哥、阿联酋等市场受到热捧,甚至出现了加价提车的现象。

中国新能源车出口暴增116.6%:老外加价抢购,比亚迪占43%-有驾

拉美蓝海:从“围观巨轮”到“加价抢车”

如果说数据是冰冷的,那么发生在遥远巴西港口的一幕则充满了温度。文档里描述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5月底,全球最大的汽车运输船之一“比亚迪·深圳号”抵达巴西伊塔雅伊港,这艘装载了7300台比亚迪汽车的庞然大物,引得当地民众惊呼围观。这不仅仅是对巨轮的惊叹,更是对中国新能源车登陆拉美大陆的直观感受。拉美,这片拥有6.65亿人口、人均GDP是东南亚两倍、人均GDP是东南亚两倍、文化相对统一、政治环境相对友好的大陆,其新能源渗透率仅为3%,远低于中国的48%,无疑是一片充满诱惑的巨大蓝海。

中国品牌在这里正上演着“速度与激情”。202着“速度与激情”。2024年,南美销售的新能源车中超一半为中国制造,几乎垄断了电动公交车市场。在巴西这个拉美最大汽车市场,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车占其进口总量的比例新能源车占其进口总量的比例高达91.4%,销售额达12亿美元!更让国内消费者咋舌的是价格:国内售价7万左右的比亚迪海鸥,在巴西能卖到16.2万元;计划定价35万的比亚迪汉EV,被当地消费者哄抬至70万高价;海豹卖到54万还被“土豪”加价10万抢购。这种热情直接反映在销量上:比亚迪2024年在巴西销量猛增328%,达到76,811辆,品牌排名飙升至第8位。墨西哥市场同样火热,中国品牌销量同比增长63%,市场份额达19.5%,长城汽车增长率甚至超过2000%。哥斯达黎加这个中美洲国家,人均电动车拥有量拉美第一,其最畅销电动车榜单中,中国车占据6席。从“桑塔纳时代”中国消费者仰望进口车,到如今“汉EV时代”拉美消费者加价抢购中国车,这个转变意义非凡。

中国新能源车出口暴增116.6%:老外加价抢购,比亚迪占43%-有驾

从“整车出口”到“扎根全球”,产业链升级应对新挑战

面对如此迅猛的出口势头和巨大的市场机遇,中国车企的“出海”策略也在快速进化,从简单的“卖产品”转向更深层次的“扎根全球”。文档清晰地揭示了扎根全球”。文档清晰地揭示了这一战略转型:

1.出口模式升级1.出口模式升级 - CKD比重提升: “全散件组装”(CKD)模式成为规避贸易壁垒、降低成本、贴近市场的重要策略。长城汽车的CKD的重要策略。长城汽车的CKD出口占比已达34.2%,比亚迪也达到了10%。这意味着中国车企不再满足于整车出口,而是开始输出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带动当地产业链发展。

中国新能源车出口暴增116.6%:老外加价抢购,比亚迪占43%-有驾

2.深度本地化 - 建厂扎根: 为应对目标市场(如巴西计划将进口关税在2026年提升至35%)的不确定性,以及更长远地融入当地市场,大规模建厂成为必然选择。

巴西: 长城汽车在圣保罗的首家工厂预计投产;比亚迪在卡马萨里市投资45亿元建设亚洲以外首家电动车工厂,规划年产能首家电动车工厂,规划年产能30万辆。

墨西哥: 上汽名爵计划: 上汽名爵计划建立制造工厂和研发中心,打造拉美枢纽;比亚迪的墨西哥工厂计划也在推进中(尽管面临一些审批挑战)。

中国新能源车出口暴增116.6%:老外加价抢购,比亚迪占43%-有驾

3.拓展应用场景 - 不止乘用车: 中国制造正推动拉美公共交通的电动化转型。约6000多辆在拉美运行的电动巴士基本来自比亚迪、宇通等中国品牌。比亚迪助力巴西开通首条纯电巴士专线“绿线”,在智利圣地亚哥实现电动公交规模化运营,在哥伦比亚普及电动出租车,并向乌拉圭交付纯电大巴。更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云轨项目成功落地巴西圣保罗地铁线,标志着中国轨道交通技术成功出海。

4.构建出海。

4.构建生态 - 完善基建与人才: 中国车企深知,卖车只是第一步,构建使用生态同样关键。比亚迪与壳牌合作,计划在巴西8个核心城市建设充电中心;比亚迪计划在巴西将经销商网络翻倍,并推出针对拉美市场的混动皮卡SHARK。长安汽车则在秘鲁建设拉美首个“鲁班工坊”,培养本地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

中国新能源车出口暴增116.6%:老外加价抢购,比亚迪占43%-有驾

从南美“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

从南美“锂三角”的矿产合作,到电池产业链布局,再到整车制造、商用车、轨道交通的全面开花,中拉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已形成全方位、深层次的战略联动,其深度和广度远超外界预期。

写在最后:新丝路上的“中国轮”

回望历史,1573年,满载中国瓷器的货船经马尼拉驶向墨西哥,开辟了中拉“海上丝绸之路”,精美的中国瓷器(包括专为拉美设计的“jícaras”杯)曾风靡一时。452年后的今天,历史的车轮仿佛完成了一次轮回。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这些搭载着尖端电池技术、智能驾驶系统的“新国货”,正乘坐着自主建造的“超级滚装船”——“比亚迪深圳号”、“安吉安盛”轮(上汽旗下,目前全球最大),跨越浩瀚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抵达拉美的各个港口。

当巴西民众围观着宛如海上宫殿的巨轮缓缓靠岸,当他们争相选购甚至加价竞逐中国的电动车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中国制造的崛起,更是一个国家在全球制造业价值链上实现的惊人跃升。从曾经因技术差距而不得不承受“桑塔纳之痛”,到如今凭借新能源技术让“汉EV”在海外市场成为高价值的象征,中国汽车产业用几十年时间完成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从“卖国内”到“卖全球”的华丽转身。这场由新能源驱动的出海浪潮,不仅重塑着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更深刻地改变着世界对“中国制造”的认知。作为这个时代的见证者,我们有理由相信,搭载着“中国轮”的新能源丝绸之路,必将驶向更广阔的未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