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汽车低价窜货调查

#电话联系:18124195010#

低价汽车背后的灰色江湖

昆明某二手车市场近日出现一批远低于市场价的"特价车",吸引了不少购车者驻足询价。
这些打着"厂家直供""内部渠道"旗号的低价车源,背后隐藏着一个完整的灰色产业链。
从沿海城市"窜"到内陆的这批车辆,价格比正规4S店便宜30%甚至更多,但购车者往往要承担巨大风险。


跨区域销售限制被业内称为"区域管控",本是汽车厂家为维护市场秩序采取的措施。
但部分经销商为完成厂家下达的销售任务,会以"裸车价"形式将车辆转卖给外地车商。
这些车辆无法享受本地4S店的售后服务,购车发票也往往被刻意延迟开具。
更隐蔽的做法是先将车辆登记在本地公司名下,数月后再过户给真实买家,以此规避厂家监管。


低价车的另一来源是融资租赁公司的处置车辆。
这些以"以租代购"模式流出的车辆,虽然手续齐全,但可能存在隐性抵押风险。
去年底就发生过数十位消费者购买低价车后,车辆被金融公司强行收回的案例。
部分车商还会将运损车、库存车经过翻新后,以"全新商品车"名义出售,这类车辆的三包权益往往已经大打折扣。

昆明汽车低价窜货调查-有驾

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非正规渠道销售的车辆投诉量是正规渠道的7倍。
其中发动机故障、事故车翻新、手续造假等问题最为突出。
一位从业多年的汽贸公司经理透露,真正能捡漏的"内部车"不足流通量的5%,多数低价车都存在各种猫腻。
消费者在遇到低于市场价20%以上的车源时,就需要格外警惕。

昆明汽车低价窜货调查-有驾

这个灰色市场的存在,暴露出汽车销售体系中的深层矛盾。
厂家严格的区域管控与经销商库存压力形成对立,金融创新产品与风险管控难以平衡。
有业内人士建议,与其堵截窜货,不如建立全国统一的二手车认证体系,让非正规渠道车辆也能纳入监管范围。
毕竟消费者的需求真实存在,关键在于如何规范而不是消灭这个市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