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插混车型七月首次遇冷,是市场洗牌还是新风口转向

有那么一天,新能源车降维打击的冲劲突然遇见了“红灯”,说的就是7月份咱们插混市场那一幕有点尴尬的场景。

你敢信?乘联会甩出一组数字,7月整个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不算差,98.7万台,走到哪都是清一色绿牌车队。但再往仔细一瞧,“渗透率”54.0%,显然大局还在继续推进,新能源继续刷存在感——问题就出在,大家曾经热捧得不行的插混车型,在这个数字里竟然迎来负增长,-0.2%。别觉得这个数字小,背后水花可不浅。

咋回事?插混不是一直风生水起吗?比亚迪秦、宋家族那是一直霸榜的狠角色,结果这回兄弟俩也歇菜,销量下滑;理想旗号的L6、L7也赶上了大环境的“降温”,没逃脱衰退的魔咒。这波操作啊,算是2020年7月以来插混第一次“翻车”。

其实把半年喧嚣拉长来看,插混市场从新能源圈的小众新宠,“变身”为马路上主流大飞龙,这速度连小区大爷蹲在电梯里都忍不住八卦一嘴:“谁家又提新车啦?”咱们身边有没有每月紧盯销量榜的朋友?有吧。但想想看,以前插混是用来打辅助的,老百姓担心纯电焦虑,要能加油更稳妥,现在倒好,火到让大家觉得插混“保值收官”,谁家没个PHEV,都不敢和亲戚炫富。

新能源插混车型七月首次遇冷,是市场洗牌还是新风口转向-有驾

但热闹归热闹,这回数据泼冷水——7月插混零售27.8万台,同比居然是一个负数。明面上,好像事情大条了,是不是消费者兴趣减退?还是新能源市场整体“卷”起来,插混优越感不够打了?

有人说,是不是厂家卷价格卷到头晕,再便宜大家也腻了,人人都搞大促,每周都能看见“本周限时2万补贴到店领”,可消费者不是傻子,买车跟买菜不一样,盲目降价总归后劲不足。

还有一说,纯电新车这边猛推自家技术、Logo一亮仿佛标配“旗舰”,插混这头呢,动力标号再华丽,用车感受也就那么回事。新能源普及带来的红利期过去,用户成熟了,慎重了,对插混的期待也“卷”起来。

其实,销量下滑未必是坏事。每条黄金赛道,都会有喘口气的阶段。插混不是从此消失,而是市场在筛选:谁家技术真硬,谁家服务更贴心,谁家油耗更低、智能化更懂人心,最后才能笑傲江湖。

眼神挪回头部明星,像比亚迪秦、宋、理想L7,这些曾经叱诧风云的巨头,这个月舒服不起来了。一波分析,能归结为高开低走,或者阵容太大、同质化严重,用户新鲜感减退。就像抖音刷多了,总得换点新梗。

再说说反向“逆袭”的朋友。7月榜单上问界M8、银河星耀8、领克900、岚图梦想家等纷纷冒头,尤其是问界M8,表现扛扛的。资料显示,M8自4月20日大批量交付后,连续两个月销量冲破2万台大关。你说你卖得多,行;但令人侧目的是,环比只增长1.8%,看似没啥爆发,但已经打败了比亚迪秦PLUS DM-i——这是什么水平?那就是在所有插混和增程式市场里,头把交椅坐实。

新能源插混车型七月首次遇冷,是市场洗牌还是新风口转向-有驾

事情走到这一步,大家想不明白了:为啥均是新晋黑马?M8别的不说,首先“高端”标签贴得妥帖,其次主打增程,适用人群往上提一截,产品力升级马上显效。买插混的用户原来也在往体验、配置甚至社交属性上看齐:不只是为了省油,关键也要能拿得出手,拍朋友圈不丢人。

银河星耀8和领克900这类玩家,其实靠的也是“颜值+配置打包价”,给人一种“你不试,真的不知道PHEV还能这样玩”。而老玩家一味降价求量,新秀们靠特色、技术、品牌差异化突破防线——这场暗战,直观地反映在销量上。

等一下,别急着下结论,说插混不行了。要知道,负增长这个词背后的逻辑复杂得很。

第一个谜团——是插混“用力过猛”,市场饱和了?你琢磨啊,每个月新车发布一波接一波,厂商们乐此不疲地升级、吆喝、换壳,PHEV都快成“街道办主任”了,遍地都是,大家还新鲜得起来吗?但经历“疯狂卷价格之后”,用户不再盲从,变得挑剔,开始拉小本本做计算,要的就是体验和自主感。

第二个线头—纯电压着插混打?说实话,这两年电车真是摩拳擦掌,电池、换电、快充全线升级,挂上绿牌的年轻人个个敢投纯电阵营。小鹏、特斯拉们的补能技术一硬气,插混立马丧失一部分“安全感光环”。消费者心里边想的是:要么就一步到位搞纯电,要么干脆油车安全牌,要插混到底值不值,开始犹豫。

但故事可没这么完,一个深水炸弹其实藏在消费升级这四个字里。现在不比头几年,PHEV用户教育得挺到位,大家都明白插混不是神器,动力电池、用车习惯、质保体系,每一环节都要琢磨透。买车的人越发理性,靠“政策红利”圈粉那一招不灵光了。

还有个现实:部分限购城市新能源政策调整,影响插混准入。你甭管是北上广还是啥三线小地儿,指标一松绑,很多人直接奔纯电、豪华电车,“插混刚需”反而被挤压。

闲话说了不少,我们吃瓜群众看热闹不嫌事大,可车圈的内卷真是扑面而来。4月、5月新车扎堆,原本乐观的厂商,这会只好消化库存,看谁挺得更久。插混代表的大众化新能源解决方案,居然面临“成长的烦恼”,你说怪不怪?

不过你等等,叫衰插混还早着。科技升级分分钟让今天的倒挂变成明天的逆袭。当年日系混动王者不可一世,但慢半拍的国产销冠们,只要技术一改款,用户体验马上变天。问界M8就是活生生的例子,48小时厂商售后群里就能“众筹”出产品力新官方解读,谁家不想趁机“弯道超车”?

回头想想,这个赛道是多变的。头部玩家天天发新品发布会,二三线跟着打配合,销量榜单经常换面孔。插混下滑的这一仗,不过是市场成熟洗牌的必修课,谁能挺到下一个风口还没准。

别忘了,这数据仅仅是7月份,市场周期性起落才是正经常态。咱舆论别自嗨式“唱衰”或“站队”,对于普通人来说,用脚投票才是真的。毕竟谁的钱包都不是风口来的风。

外行人看的是“销量红黑榜”,内行人才琢磨得“新能源这盘棋其实格局刚开始铺”。如果说7月负增长预示着插混的终结,我看那也太小瞧国内用户的学习能力了。

但有一点得提醒下,不论入场早晚,各大厂最后还是得“卷产品、卷服务、卷体验”,否则被用户抛弃不在话下。市场怎么变,车企刷圈那股拼劲要一直在,毕竟下哥烧钱速度,能把一套限时首付都打进“白菜价区间”。

新能源插混车型七月首次遇冷,是市场洗牌还是新风口转向-有驾

眼下,插混往何处去?简单一句话:卷技术,卷差异化,卷服务能力。不然下个月的榜单更新出来,大概率又有谁翻车、谁爆冷。观众乐见高潮迭起,毕竟汽车圈的故事,谁都猜不准下个主角是谁。你怎么看,插混未来是绝地反弹还是持续低迷?留言说说呗。

新能源插混车型七月首次遇冷,是市场洗牌还是新风口转向-有驾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