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吹“国货之光”了,比亚迪在巴西的每一步,都踩在利益的算盘上

出海这个词,现在听得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今天这家APP登顶了东南亚下载榜,明天那家电商在拉美把仓都建满了,听起来都特别热血,跟开了无双一样,一路从泉水砍到高地。

但现实世界不是打游戏,出海也不是请客吃饭,那是去别人家后院刨食,讲究一个稳准狠,还得让主人家觉得你刨得对,刨得妙,最好能主动给你递把铲子,再给你喊两嗓子加油。

别吹“国货之光”了,比亚迪在巴西的每一步,都踩在利益的算盘上-有驾

大部分的出海,本质上是卖货,是把自己家的东西,想办法塞到别人家的购物车里,玩儿的是一手流量和渠道的乾坤大挪移。

而少数顶级的出海,是直接在别人家地盘上挖了个火山口,跳进去的不是炮灰,是带着全套装备的哥斯拉,准备把本地物种的生活习惯,乃至整个生态位都彻底重塑一遍。

别吹“国货之光”了,比亚迪在巴西的每一步,都踩在利益的算盘上-有驾

最近比亚迪在巴西搞的这出,就是后者。

场面上的事儿,新闻稿都写明白了。比亚迪全球第1400万辆新能源车在巴西工厂下线,成了个全球第一。巴西总统卢拉带着一票高官,浩浩荡荡地跑来站台,跟王传福亲切交谈,最后喜提一台宋Pro,成了“总统级车主”。

别吹“国货之光”了,比亚迪在巴西的每一步,都踩在利益的算盘上-有驾

很多人一看,哇,总统都来了,排面!格局!牛X!

但朋友,你得想明白一件事。

总统为什么来?

闲的?还是真的就那么喜欢这车?

都不是。

这波操作就像一场心照不宣的拳击表演赛,卢拉需要一个能带来就业、税收和政绩的明星选手,比亚迪需要一个能镇住场子的本地裁判。王传福递过去的不是车钥匙,是合作协议的最后一页,上面用行动写着四个大字——“一起发财”。

成年人的世界,尤其是国家与巨型企业之间的博弈,所有的情绪价值背后,都明码标价地刻着利益。

卢拉那句“让民众重拾尊严”,说得非常艺术。尊严从哪里来?从稳定的工作,从肉眼可见的城市发展,从一个国家工业能力的提升里来。比亚e迪砸了71亿真金白银,承诺要创造2万个岗位,这可不是PPT画大饼,是实打实的就业合同和工资条。

别吹“国货之光”了,比亚迪在巴西的每一步,都踩在利益的算盘上-有驾

对于一个急需提振经济、发展工业化的发展中大国来说,这玩意儿比任何华丽的口号都实在。所以你看,工厂门口的路直接改名“比亚迪路”,这待遇,全球都没几家公司有。政府这是在干嘛?这是在昭告天下,这家企业,我罩的。这就是把资源喂到嘴里,生怕你消化不良。

我们再用【半佛财经分析框架】来扒一下这事儿背后的利益博弈,就很清晰了。

第一,对于比亚迪自己,它不这么做会死吗?

短期内不会,但在长期,一定会。

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已经不是红海了,是血海,是绞肉机。今天你降八千,明天我送权益,后天他直接掀桌子。所有人都杀红了眼,利润比刀片还薄。只守着中国这一亩三分地,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一起卷到死。

别吹“国货之光”了,比亚迪在巴西的每一步,都踩在利益的算盘上-有驾

所以,出海是必选项。但怎么出?是单纯卖车,还是带着产业链一起出去?

单纯卖车,你永远要看人家的关税政策和贸易壁垒的脸色,说白了,命根子攥在别人手里。而比亚迪选择的是最难,但也是最正确的一条路:本地化生产,甚至本地化供应链。

别吹“国货之光”了,比亚迪在巴西的每一步,都踩在利益的算盘上-有驾

在巴西建厂,直接绕开了潜在的贸易摩擦,还能享受本地的政策优惠,更重要的是,它把自己的生产体系、管理模式、技术标准,像蒲公英一样,撒在了南美大陆。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扩张了,这是在进行“工业殖民”,只不过,是一种双方都乐见其成的殖民。

第二,对于巴西政府,谁从中最赚钱?

当然是政府自己。

引入比亚迪这条“鲶鱼”,能干成好几件事。

首先是刚才说的就业和税收,这是最直接的政绩。

其次,是盘活本地的工业链。一个整车厂,背后是成百上千个零部件供应商。比亚迪过去,会倒逼巴西本土的汽车配件、电池材料、物流运输等一系列产业升级换代,否则你就跟不上人家的节奏。这叫“外来和尚会念经”,而且念的还是“发财经”。

最后,是加速巴西的能源转型。巴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电动车是国策。但光有政策没用,得有企业来当火车头。比亚迪的到来,就像给这锅温水下面点了一把猛火,整个市场的节奏都会被它带起来。

所以,卢拉亲自站台,不是给比亚迪面子,是给巴西的未来一个面子。

第三,对于巴西的消费者和友商,这意味着什么?

对于消费者,很简单,好日子来了。一个能打的竞争者入场,意味着他们能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技术更先进的产品。以前那些躺着赚钱的传统车企,现在得站起来跑了,不然晚饭都没得吃。

而对于那些友商,比如在南美市场经营多年的大众、菲亚特们,接下来的日子可就难受了。他们的财报,会像一份越来越难P的体检报告,比亚迪这条鲶鱼带来的“肝上阴影”,是藏不住的。

他们面对的不是一个单纯的汽车制造商,而是一个掌握着电池、电机、电控全套核心技术的垂直整合怪物。人家可以控制成本,可以快速迭代,可以用一套在国内市场千锤百炼过的“快种快收”打法,迅速抢占市场。这种降维打击,是非常恐怖的。

你看,比亚迪还给COP30联合国气候大会赞助了30台接驳车,会后直接捐给当地学校。这操作就很老道。它在告诉所有人:我不是来捞一笔就走的野蛮人,我是来建设美丽新家园的。这种又出钱又出力,还帮你赚吆喝的合作伙伴,谁不爱呢?

所以,别再简单地用“中国智造排面拉满”这种宏大叙事来看待这件事了。

这背后,是一套极其精密的商业逻辑和地缘政治考量。它不再是上个时代那种“用八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的低附加值出口,而是把我们最先进的生产力,连同资本、技术、管理模式,一整套打包,空运到一个全新的大陆,然后就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这才是中国企业全球化最可怕,也是最值得期待的样子。它证明了一件事:当你的技术和产业链足够强大的时候,你就可以超越简单的贸易关系,去和别人深度绑定,构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

到了那个时候,所谓的“脱钩”,就成了一个笑话。因为想把你的骨头从我的肉里剔出去,那是要伤筋动骨的,谁都疼。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