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得越多,亏得越多”,你敢信?这不是商业课本里的经典反例,而是北汽蓝谷的真实写照。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儿荒谬?可仔细想想,这种看似不合常理的局面,背后却藏着一场巨大的博弈——不仅是技术、品牌、资金的战争,更是北汽蓝谷能否在这片硝烟弥漫的市场中重生的关键一战。
话说回来,这家公司曾经风光无限。2018年,北汽蓝谷背靠“新能源第一股”的光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登陆资本市场,获得了无数的目光。但谁能想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它的风头逐渐黯淡,成为了别人的背景板。从昔日的销量霸主,到如今的举步维艰,北汽蓝谷的一波三折,不禁让人感慨“人生如戏”。而这一切的起点,也许正是2019年那次跌入低谷,销量断崖式下跌,亏损翻天覆地。你以为这已是最低谷?其实,后来的几年,亏损依旧在扩大,融资的压力也逐年增大。
面对这样的困境,北汽蓝谷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拉开了全新的篇章。它决定和华为这棵大树深度捆绑。嗯,说得简单点,就是“抱大腿”。为什么?因为华为的技术一直在新能源领域备受推崇,智能化、电动化的引领者,可谓是战场上的“战神”。于是,北汽蓝谷心生一计:为何不将“极狐”和“享界”这两个品牌,放到华为的高科技平台上去做个“变形金刚”呢?
结果是——“进军高端市场,背靠华为”的策略,听起来像是个超级升级包。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2024年,北汽蓝谷销量终于略有回升,交付量达到了11.39万辆,同比增长超过20%。看起来一切都开始有了转机,极狐的表现也不小,贡献了8万多台的销量,享界虽然是新秀,也交付了超过7000辆。不错,这些数据对外界来说或许是个好消息,但对于北汽蓝谷来说,背后的代价却是让人咋舌。
事情是这样的:为了推高销量,北汽蓝谷做了一些“价格上的手脚”,降低了部分车型的售价,甚至开始向大众市场开刀。这一调整确实带来了销量的上涨,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一个接一个的财务危机。举个例子:极狐的单车均价从2023年的28.5万元暴跌到2024年的15.74万元,这个“腰斩式”降价,不仅没能拉高利润,反而导致了更深的亏损——净亏损达到69.48亿元,比去年还要多。而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卖得越多,亏得也就越多——这仿佛是北汽蓝谷的商业命运。
说到这里,你可能要想:这不是个死胡同吗?不仅卖得多,亏得也多,还继续融资?可北汽蓝谷似乎不这么看。毕竟,研发投入是没法省的。要想实现华为那样的智能化、科技感爆棚的电动车,北汽蓝谷也不敢掉以轻心。2024年,研发投入暴增到17.6亿元,占收入的12.1%。有了这些投入,北汽的技术水平自然提升不少,极狐车型的智能化,达尔文2.0的全栈技术,以及高端电池的加持,硬件水准瞬间“跃升”。然而,问题还是出在“钱袋子”上。
想想看,研发投资巨大,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销售单价缩水,亏损数字一路飙升,现金流依旧是负值——北汽蓝谷仿佛走在一条被困住的死胡同里,明知道路充满荆棘,却还是在苦苦坚持。有人调侃,北汽蓝谷如今的策略有点像“豪赌”,看似只差一个“爆点”,但这个“爆点”能否出现,依旧是一个未知数。
然而,哪怕是极狐和享界两个品牌的价格策略调整,带来销量的轻微回暖,市场的认可却依旧没有迅速跟上。相比起赛力斯的“问界”那样的火爆局面,北汽蓝谷的两大品牌似乎还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毕竟,赛力斯可不是“高看一眼就能成功”的典范,它从深度合作到销量逆袭,经历过多少“磕磕绊绊”,北汽蓝谷或许还得再做几轮打磨,才能和赛力斯在同一个跑道上比拼。
说到这里,咱们不禁得问:北汽蓝谷的未来究竟是怎么样的?它能否扭转这局“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命运,迎来真正的转折点?或者,华为这颗“超级火种”能否点燃北汽蓝谷的熊熊烈火?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答案。
看着它这么拼,想想我自己有时连早饭都懒得做,真的感到自己在懒癌的路上越来越深了。你们觉得,北汽蓝谷能够找到自己的爆点吗?或者,它的这一路拼搏,会不会变成另一个“华为的失败合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