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把皓影砍到11.69万,是迷失的合资在做最后一搏?

如果你还以为合资车高高在上,那你可能没看见2024年的本田——这个曾经靠“技术、操控、情怀”傍身的日系巨头,终于低下头来,用一波大幅降价,加入了它曾经最不屑的价格战。

皓影,两驱精英版,从18.59万元直接砍到11.69万元,整整下调6.9万,相当于蒸发了三分之一的身价。

这不再是一次促销,而是一场态度的崩塌。而它背后,其实藏着一整个合资燃油时代的危机。

本田把皓影砍到11.69万,是迷失的合资在做最后一搏?-有驾

本田终于低头:皓影降价不是“促销”,是“脱胎换骨”

在过去,本田车型一直走高溢价路线,雅阁、CR-V、思域几乎从不参与价格战,“你买的是技术,是品牌,不是便宜货”——这是它一贯的姿态。

但2024年之后,这一套行不通了。

新能源车的崛起,不是简单的“抢销量”,而是重新定义了“什么是好车”。

于是本田开始变了:

• 十代雅阁锐·混动豪华版,从23.98万元降到17.38万元

• 思域Hatchback手动版,从14.59万元降到9.99万元

• 而今天主角皓影,两驱精英版直接腰斩到11.69万元

这不是在打折,这是合资自救的最后筹码。

为啥非要降?本田也怕成为“边缘品牌”

本田把皓影砍到11.69万,是迷失的合资在做最后一搏?-有驾

我们来看几组数据,可能就能理解这波“跪地求销量”的底气从哪来:

品牌 2024年6月销量(辆) 同比变化

广汽本田 52,000 -21%

比亚迪(全品牌) 341,000 +35%

理想 47,000 +46%

小米SU7(单一车型) 超过20,000 -

换句话说,本田一个合资品牌的全国销量,不敌理想一家公司三款车的表现。

**而渠道体系是需要销量支撑的。**4S店不像直营门店,卖得不好,经销商先跑;库存压得太狠,终端根本没法运营。

所以本田这次大跳水,其实是“保渠道”的动作。如果再不放价,接下来的问题就不是卖不动,而是没人给它卖。

降价只是表面,合资油车最大问题是“用车成本彻底输掉了”

很多人还在讨论“技术、本田味儿”,但市场已经换了玩法。

比如你看今年6月:

• 问界M7卖了17,241辆

• 小米SU7卖了超过20,000辆

• 比亚迪宋PLUS DM-i,单月销量也轻松破2万

本田把皓影砍到11.69万,是迷失的合资在做最后一搏?-有驾

它们凭什么赢?不是情怀,是账算得过来:

• 问界M7百公里电费大约1.2元

• 宋PLUS DM-i城区日常基本不加油

• SU7百公里能耗换算后电费不到7毛

那我们来算皓影:

• 工信部油耗7.31L/100km

• 实测百公里大约8L

• 一箱油能跑650公里,油费按8元/L算,百公里油钱约6.3元

油车与电车之间的每百公里成本差距高达5元以上。

1年跑2万公里,就是1万块。你省出个iPhone 15不在话下。

降价能解决购车门槛问题,但用车成本已经不是燃油车能挽回的战场了。

本田也不是“坐以待毙”:技术、配置拉满了

既然电驱上打不过,那就把老本行拉满。皓影虽然便宜了,但产品没缩水,反而增强了几处关键点:

1. 动力输出:“地球梦”发动机回春

本田把皓影砍到11.69万,是迷失的合资在做最后一搏?-有驾

L15BP 1.5T发动机重新调校到193马力、243N·m,百公里加速做到8.4秒,是市面上同级燃油SUV里表现最猛的一批。

——“开得快还省油”,是本田最拿手的一张牌。

2. 主动安全配置:原来只有高配才有的,现在全系标配

最低配皓影也有:

• 7安全气囊

• Honda SENSING系统(含车道保持、前碰撞预警、主动刹车)

• 电动天窗+倒车影像+LED自动大灯

以前要掏17万,现在11万多就能拿到,不是妥协,是彻底重构配置价值体系。

3. 空间不出彩但够用

4716mm车长、2701mm轴距,说不上夸张,但后排靠背三挡可调,腿部空间能有两拳,基本满足一家五口日常通勤、短途出游。

本田把皓影砍到11.69万,是迷失的合资在做最后一搏?-有驾

那皓影现在到底值不值?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简单归纳成一句话:

如果你想买一辆空间适中、品质稳定、驾驶平衡、品牌放心的合资SUV,那现在的皓影,值得出手。

11.69万元是什么概念?

• 比一个高配帝豪L多1万

• 和秦PLUS DM-i价格重合

• 比宋PLUS DM-i低了接近2万元

你选它,就等于用10万出头买了一辆原价近19万的合资SUV,还带“精装套餐”。

但它能改变本田的命运吗?我看未必

本田卖得好不好,已经不取决于“这款车值不值”,而在于:

它是否真的开始转身,去正视新能源带来的底层逻辑变化。

• 用户想的是“我怎么用车最省事最划算”,不是“哪个发动机最有技术含量”

• 电驱在城市通勤、智能驾驶体验上是碾压性的提升

• 年轻消费者对品牌的情感黏性正在快速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是否顺手、是否上头”

在这些维度上,本田、丰田、大众都还在调整——但这个窗口不会等太久。

最后的结语:

皓影降价,是一次务实的补救,也是一次滞后的觉醒。

它能抢回部分销量,但无法改变一个趋势:新时代的车,不止要跑得好、开得稳,更要花得少、玩得转、用得爽。

所以你问我这车值不值,我会说:“值。但它不能再拖了。”

如果你还在“皓影和宋PLUS DM-i之间犹豫”,不妨留言,我们下期直接上个全面对比,看看到底谁才是13万级家用SUV的“最优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