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车展巨变,超20家品牌离场,比亚迪华为强势霸馆!

最近这几年,大家有没有感觉到,身边聊起车来,话题都变了?

以前咱们聚在一起,说的都是这车是V6还是V8,那车百公里几个油,谁家的牌子听着更有面子。

可现在呢,张口就是“这车续航多少公里?”“那个智能座舱好不好用?”“自动驾驶靠不靠谱?”。

这个变化,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广州车展上,体现得那叫一个淋漓尽致,可以说,整个车展都像上演了一出“冰与火之歌”,让人看清了汽车世界正在发生一场多么深刻的大变革。

广州车展巨变,超20家品牌离场,比亚迪华为强势霸馆!-有驾

每年年底的广州车展,都算是汽车圈的一场年终盛会,各大品牌都会把自家的好东西拿出来秀一秀,图个热闹,也为来年的销量冲冲业绩。

但今年的场面,确实有点出人意料。

很多人兴冲冲地跑去看展,结果一圈逛下来心里直犯嘀咕:哎?

怎么回事,那些以前展台前人山人海,想挤进去拍张照都费劲的“大明星”们,怎么好些个都没来?

你没看错,这次缺席的名单可不短。

像保时捷、劳斯莱斯、宾利、兰博基尼这些,一听名字就感觉贵气逼人的超豪华品牌,竟然齐刷刷地“放了鸽子”。

不光是它们,就连我们平时比较熟悉的现代、雪佛兰这些主流合资品牌,也没了踪影。

这下子,大家就纳闷了,这是看不上咱们的展会了,还是有什么别的原因?

其实,这背后不是简简单单的傲慢,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市场压力和无奈。

咱们得明白,这些传统的豪华车、超豪华车,它们最大的卖点是什么?

是那台经过无数工程师精心调校、能发出悦耳轰鸣声的内燃机?

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品牌故事?

还是那种开出去就代表了身份和地位的社交属性?

在过去,这些确实是它们无往不胜的法宝。

但在今天的中国市场,这套玩法越来越行不通了。

现在的中国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一代,对一辆“好车”的定义已经完全不同了。

大家更看重的是科技感和体验感。

一台车能不能像手机一样流畅好用,能不能在我堵车的时候帮我开一段,能不能在车里给我提供一个舒适的娱乐休息空间,这些都成了非常重要的考量标准。

广州车展巨变,超20家品牌离场,比亚迪华为强势霸馆!-有驾

当咱们自己国产的一台仰望U8,能实现原地掉头、横向移动,甚至还能当船开在水上应急;当一台问界M9,把车内打造成一个拥有超大屏幕、顶级音响的“移动智能影院”时,那些传统豪华车引以为傲的“机械素质”和“品牌光环”,就显得有些黯淡了。

它们的发动机再精密,也比不过电动机带来的那种安静又迅猛的提速快感;它们的内饰再奢华,也可能不如国产车提供的“冰箱彩电大沙发”来得贴心实在。

销量是不会骗人的。

近些年,这些豪华品牌在中国的日子确实不好过,销量下滑成了普遍现象。

所以,与其来到车展上,被咱们国产新能源车的光芒盖过,被大家拿来反复比较,显得自己除了贵和有个标之外,在智能化和电动化方面毫无亮点,那还不如干脆不来,保持一点神秘感,回去关起门来好好思考一下,自己未来的路到底该怎么走。

这其实是一种非常现实的商业决策,打不过,就先避其锋芒。

有人缺席,自然就有人要唱主角。

这次广州车展最风光的,毫无疑问就是以比亚迪和华为为代表的中国力量。

先说比亚迪,那阵势,只能用“霸气”两个字来形容。

它直接把整个2.1号展馆给包了下来,搞成了自己的专属品牌馆。

这是什么概念?

就好像别人家都是租个摊位卖东西,比亚迪直接买下了一整层商场来展示自己的实力。

从我们熟悉的王朝、海洋系列,到高端的腾势、主打硬派越野的方程豹,再到售价上百万的顶级品牌仰望,比亚迪把自己的“全家福”都整整齐齐地摆了出来。

这展示的不仅仅是车,更是一个覆盖了从几万到上百万,从家用到豪华再到个性的完整产品布局。

更厉害的是,比亚迪不光让你看车,还让你看它的“肌肉”。

比如它展示的“天神之眼”智能驾驶技术,还有号称能实现“充电五分钟,续航几百公里”的超级快充技术。

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在展馆外面的水池里,一台仰望U8稳稳地浮在水面上,给大家表演了一出现实版的“水上漂”。

这已经不是在卖车了,这是在向全世界宣告:在新能源汽车这个赛道上,我不仅能造出各种各样的车,我还有最核心的技术,我能定义未来的汽车该是什么样。

这种从里到外的自信,是以前在咱们国产品牌身上很少见到的。

广州车展巨变,超20家品牌离场,比亚迪华为强势霸馆!-有驾

再说说华为,它的玩法就更特别了。

虽然你没在展馆图上看到一个叫“华为”的汽车展台,但它的身影却无处不在。

你走到赛力斯的AITO问界展台,车里的智能座舱是华为的鸿蒙系统,自动驾驶也是华为的技术;你逛到长安的阿维塔那边,发现核心技术支持还是华为;再看看和奇瑞合作推出的智界S7,妥妥的还是“华为全家桶”。

华为走的,是一条“赋能者”的路。

它不亲自造整车,而是把自己定位成智能汽车时代的大脑和神经中枢供应商。

它提供最关键的软件、芯片和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让合作的车企能快速造出聪明的车。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它的朋友越来越多,它的技术标准也正在成为行业的事实标准。

所以,虽然华为没有包下一个馆,但半个车展的新能源车,都在用它的技术为它“代言”。

这是一种更高维度的渗透和布局,影响力甚至比自己造车还要大。

这一冷一热的鲜明对比,背后是整个市场大趋势的推动。

咱们来看几个实实在在的数字。

这次广州车展,总共展出了一千多台车,其中新能源车的数量就超过了六百台,占比接近六成。

在全球首发的新车里,绝大部分都和“电动”“智能”挂钩。

这说明,整个汽车行业都已经把宝押在了新能源上。

再看咱们老百姓的购车选择,根据中汽协的数据,在2023年11月的某一周,中国市场卖出去的新车里,新能源车的比例历史性地超过了50%。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买新能源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它已经和买燃油车一样,成为了一个主流的选择。

当市场的天平已经发生倾斜,当消费者的喜好已经彻底改变,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今年的广州车展会是这番景象了。

这根本不是偶然,而是一场由技术革命引发的产业洗牌。

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传统巨头们,如果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就只能被市场慢慢抛弃。

而我们中国的品牌,正是抓住了这次百年一遇的变革机会,凭借在电池、电机、电控以及智能化领域的持续投入和创新,成功实现了“换道超车”。

这不光是几个企业的成功,更是我们国家整个汽车工业崛起的缩影,确实是一件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和骄傲的事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