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动自行车的数量庞大,堪称国民第一神车,所以当标准出现变化就会引起诸多争议。在今年9月份,重新修订的新国标实施了,并且将于12月全面落地,新国标车自然成了热议焦点。看到各大品牌发布的新车,不少网友吐槽:这些规定是不是有点“反人类”?
在2019年《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实施之后,就引起了不少人的吐槽,因为这算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强制生产标准。但好在这几年管理不严格,各种改装盛行,所以基本上争议都不会太大。
而2025年实施的修订版新国标加强了多个标准,同时各地也相继加强了监管力度,严查非法改装等行为。最近打开社交媒体,随处可见对新国标车的调侃。有人说这是“史上最慢电动车”,有人抱怨“坐垫是泡沫做的,还没有后座”,有人则吐槽续航短还不能加电池。
仔细看这些评价,会发现大家不满的不是标准本身,而是标准与现实的脱节。电动车在中国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谋生手段、接送孩子的工具。当标准忽略了这些场景,用户感到不适也在情理之中。
无论是2018版国标还是2024版国标,电动自行车的电池要求都是不超过48V,如果铅酸电池的话一组就是4块。相信不少车主都为电动车装过5-6块电池,实际上是属于非法改装的。
如果只是限制48V倒还好,关键是整车重量也有限制,老国标铅酸车型是55kg,新国标铅酸车型是63kg。官方解释,提升的这8kg能用在电池上,继而增加续航里程。但从实际来看,最近出的一些新版国标车续航并未有明显提升,增加的重量全都放在了外壳上,而非增加电池容量。
最近有些行业媒体宣传,新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取消了后座,以后不能用来接送孩子了。营造出一种“天要塌了”的感觉。实际上,我们要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不可盲目相信。
从最近许多品牌发布的新款车型来看,确实部分车型取消了后座,其中比较火的是雅迪的毛豆,是一款“小包车”,不仅没有后座,连坐鞍都是泡沫可拆卸的,还没有了座桶。其他品牌也有类似的车型,只能单人驾驶,不能乘坐。有人说这是因为新国标要求坐鞍长度不超过35cm。
咱也不懂为什么最近突然都开始吐槽这个了。实际上,旧国标车一大把这种样式的,比如小牛、九号等品牌部分车型,因为2018版国标也是要求坐鞍长度不超35cm,这是没有变化的一个标准。
另外,电动自行车也不止这一种造型,还有简易款的,基本都是分前后座,新旧国标车都是如此。所以,以后别再说什么新新国标车取消后座了、不能载人之类的话,不够严谨。
新国标电动自行车限速25km/h确实是真的,但并非是才出来的标准,在2018版国标中就明确规定了,这些年限速也是备受吐槽。咱不能因为新标出来,就把旧标限速给忘了。
以前电动自行车解码提速很简单,有手就行,以后电动自行车增加了防篡改设计,短期内可能都会老实守规矩,但个人认为只要限速标准不变,依旧有提速的手段。个人认为,如果有一两辆车提速,算是人的问题,但如果提速已经成为风尚,那说明限速25km/h确实不够合理。
当然,有些人说:嫌弃电动自行车慢,可以骑电摩和电轻摩。但如果论合法驾驶的话,电轻摩和电摩属于机动车,要驾驶证,使用成本就会提升,而且部分城市禁摩或者无法上牌。
这就需要辩证去看了,如果要速度快、续航远就考证,如果不想考证就骑电动自行车。每个人对此的看法也是不同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