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买车能有四驱,激光雷达成标配,技术下放带来新体验

这几年,新能源汽车真是火得不行,谁要是没点新技术,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造车的。你可能注意到了,那些号称“黑科技”的配置,以前都是少数土豪才能触及的东西。买车如果想要四驱,想要激光雷达,钱包里不揣七八十万,根本别想。但谁能想到,今天咱普通人,拿着20万左右的预算也能玩上这些高端配置?是技术进步的结果,还是炒作的大旗?咱得仔细掰扯掰扯。

咱先问问:为啥以前“四驱+激光雷达”总跟贵扯上关系?市面有多少车能做到全系标配?你可以查查数据,四驱车型市场占比还不到17%,全年激光雷达装机也就159万颗,堪比稀有物种。要不是科技狠人或品牌主力,大多数车企根本就不会把这些高门槛玩意儿塞给你。但技术总是要普及的,再贵再好,最后都得掉落民间,谁先迈出这一步,谁就能搅局。

很多人说,现在买车“选配置都快被逼疯了”,一是品牌同质化太严重,二是核心技术一直高高在上。大部分人在二十万级的轿车领域,都在拼性价比。但真正到技术创新这儿,还是那句老话,“你有你的高端,我有我的基础”,谁都不愿降价让利。那高端技术到底有什么用?甚至有些人觉得,激光雷达这种玩意儿,“开个车用得着嘛”?其实这就是认知的盲区,厂家不普及,你就觉得可有可无。

再说说今天的领克10 EM-P,它不仅是出了新车,更像是把汽车技术市场给搅了个大乱。你说,为什么四驱系统不能平价普及?为啥激光雷达一定非得是上百万的豪华车专利?谁规定了?有多少黑科技其实只需要一点点技术突破就可以变成消费大众的“日用品”?这些都是值得琢磨的问题。领克这波操作,直接把多年不敢碰的“四驱+激光雷达”塞进了20万级轿车里,说白了,就是给老百姓技术红利。

其实这场“技术民主化革命”,本质上是把原来高高在上的东西拉下神坛。原来,你买车只能做技术的“被动接收者”,品牌说啥你就用啥,现在不一样了,你甚至可以用两驱的价格体验四驱的乐趣,这才叫技术进步带来的“公平”。关键是,这些名词不是噱头,而是实打实的体验提升。比如说,领克10 EM-P的四驱系统,是基于全球最新混动架构做的,可以全系标配。具体你要懂点技术就知道,它用了P4异步电机,性能和稳定性都比传统方案高出一截。最厉害的是后桥电机解耦,把拖曳损耗直接干到0,后果就是一百公里亏电油耗只有4.22升——省钱又省心,你说谁不喜欢?

再加上,很多人觉得四驱“只是加速快一点、动力强一点”而已,真是太小看了。四驱的价值,只有你在复杂路况,或者雪地泥地卡住了的时候才能体会到。它能把扭矩智能分配到每个车轮,让你脱困堪比硬派越野车。再说激光雷达,你不懂自动驾驶也能用得上,夜路行车、感知障碍物更精准,实打实提升安全性,不是摆设。你要再深扒一下,这套智能驾驶的算力,英伟达Thor芯片能到700TOPS,同级别里绝对算是“天花板”,不是给你看个参数而已。

那还得琢磨一个问题:为什么以前这些配置“曲高和寡”?真的是成本太高,还是有些品牌只是拿技术当高价的挡箭牌?如果真的把复杂技术进行“规模化集成”,技术门槛到底能不能被压低?如果厂商都愿意在主流价位段标配这类黑科技,汽车行业会不会一下进入人人都是“技术大佬”的新时代?技术普惠,到底会给车辆驾驶、智能体验、甚至二手市场带来哪些新的变化?

再举个例子,很多人买20万级轿车,只看动力、空间和舒适性,其实已经漏掉了技术驱动的升级空间。消费者不是不懂,是很难有“主动选择权”。去年激光雷达刚开始普及,大家还觉得“这玩意加一万块都不值”,可实际开过了才知道,安全性、自动泊车、夜间识别这些功能离不开“硬件底子”。同样,四驱早就不是只属于越野的利器,家用轿车标配,谁不愿意多点底气?再等等同级别其他品牌,还在把四驱和智能驾驶当作加价包,结果拼来拼去也是把主打配置抬高售价,把买车变成“快问快答”挑选游戏。

20万买车能有四驱,激光雷达成标配,技术下放带来新体验-有驾
20万买车能有四驱,激光雷达成标配,技术下放带来新体验-有驾

技术到底需要多少溢价?市场是不是被惯坏了?这次领克10 EM-P,把黑科技从神坛拉下来,是把价格做掉了,还是把体验带起来了?这类变革,本质还是看行业谁走在前头。你要问厂商:如果这些配置能做平价,为什么不让大家都用?你要问市场:如果汽车不再通过堆砌“亮眼参数”来卖高价,未来买车的标准是不是要有新的变化?再问问自己:是不是只有价格降下来,才会真正感受到技术普惠带来的好处?假如有一天,激光雷达、四驱、智能驾驶变成了主流标配,你还会愿意为那些“高端配置”再付出额外溢价吗?

事情要往长远看,技术下放不是“一次性福利”,更可能成为汽车行业新的集体革新。只要有一家把门槛放低了,消费者认知就会整体提升,别家品牌要么被迫跟进,要么被淘汰。你发现没,这波技术下放不只是在动力体验、智能安全、能效节省上开了挂。更可能引发细分市场重新洗牌——以后买主流轿车,追求的不只是“够用”,而是“超用”,你要的不是一个工业品,是一个智能化的出行载具,一个能帮你解决出行所有问题的小伙伴。

最后想问问你:如果20万预算能买到豪车级的配置,今后汽车市场还怎么拼设计、拼品牌?估计大家都得去拼“软件生态”、“服务体验”,甚至是“个性扩展”了。自动驾驶、高阶安全、能耗平衡这些“天花板成果”,能不能抢先下放,看到的不只是技术硬件,还是真正的消费升级。这一波技术普惠,打破了“谁贵谁牛”的套路,让技术重新回到普通人的生活里。

你会发现,只有少数车企敢这么革新,大多数还在用“高端标签”圈钱。价格变了,市场认知自然跟着变。关于“技术到底是不是消费者真正需要的那个东西”,这场技术革命其实是在教育整个市场,也是让大家都能成为懂车、玩车的行家。如果说以前买车是“配备自选题”,现在就是“技术主观题”了,谁敢把黑科技堆在标配里,谁就能带领大家走进新的时代。下一步,会不会有更牛的技术继续放低门槛?会不会让智能驾驶、无人泊车、人机交互这些“未来感”产品成为新常态?留给市场和消费者去思考,也留给所有品牌一个升级的动因。

20万买车能有四驱,激光雷达成标配,技术下放带来新体验-有驾

所以,你现在觉得20万买车只是买一个工具,还是买一份未来的生活方式?领克这波操作,是搅局,也是“教育”,更是对技术和价格的重新定义。那些高高在上的“黑科技”,如果都能迈下来,那真正的赢家不是厂商、不是品牌,而是所有消费者。等那些过去不敢想、不敢用的技术都变成了日常,你还愿意为“高端”买单吗?这个问题,咱们可以慢慢等市场给出答案。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