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辆小米SU7出租车刚上路,司机就被同行举报、踢出群聊,有人直接骂他“卷王”、“搅乱市场”。这辆贴着“出租车”标识的银色SU7,瞬间在车友群和行业内炸开了锅。
车主刘师傅在视频里语气挺平静,但带着点不理解。他说自己开网约车四五年了,以前用的是燃气车,每个月燃料成本不低。换这辆SU7之后,充电费用大幅下降,“一天能省差不多80块,一个月就是两千四,一年下来三万块轻轻松松”。这笔账太清楚了,清楚到让其他司机感到不安。
有人质疑他是不是在“搞噱头”,或者干脆是厂商安排的广告。刘师傅回应说,车是自己全款买的,颜色都没选加价的,就是最基础的版本。他不在意什么科技配置或零百加速,看中的就是电费便宜、保养简单。“跑营运,不就是图个成本低、可靠嘛。”
不少同行不买账。他们在群里争论,说这种二十多万的车拿来跑出租“太离谱”,破坏了行业规矩。传统出租车大多用便宜耐用的车型,购车成本低,维护也方便。而SU7属于中高端电动轿车,入门版定价21.59万元,比普通巡游出租车或网约车常用车型贵出一大截。
但刘师傅不认为这有什么问题。他提到,现在不少专车、优享订单都要求车辆档次提高,SU7刚好符合要求,平台派单也更倾向优质车型。再加上夏天冬天都需要开空调,电动车长时间怠速也不耗油,舒适性反而更高。
充电方面,他一般选择清早或中午电价低的时间补电,一度电不到六毛,百公里电费才十块钱出头。相比燃油车每公里五六毛的油费,差距非常明显。他甚至笑着说,“充一次二三十块,能跑将近四百公里,以前想都不敢想。”
不过这辆车也不是完全没有争议。有乘客一上车就认出这是小米新车,问他是不是“测试车”或“搞活动”,也有人直接拍照发朋友圈,说“打到了网红车”。刘师傅倒觉得这是个好事,“至少乘客满意度高了,投诉也少,单量还比以前多了。”
行业内的看法两极分化。一部分老师傅认为他拉高了成本门槛,“你用电车是省了钱,但车价高啊,回本周期反而更长”;也有人直言这是在“破坏行情”,“大家都换好车,最后平台压价更狠,累的还是司机”。
网约车平台目前并没有对车辆价格设置明确上限,只要符合地方规定、有营运资质、车况达标就可以注册。这也让更多司机开始考虑更换高端电动车,尤其是在一线城市,电动车不仅电费低,还享受不限行、免购置税等政策红利。
刘师傅的经历不是个例。在广州、杭州等地,已出现不少用比亚迪汉、小鹏P7、特斯拉Model 3跑专车的司机。他们算的也是同一笔账:哪怕车价高一些,长期来看能源成本下降明显,尤其对于日行驶里程超过300公里的司机来说,电动车综合成本优势很大。
不过像刘师傅这样选择小米SU7的仍属少数。这辆车上市不久,市场保有量还不高,售后维护网络是否跟得上、保险费用是否更高,都是现实问题。他也坦言,目前维修保养只能去小米售后点,“普通修理厂不太敢接”。
争议之外,更多人在观望。有人悄悄问他电池续航实不实在、快充速度怎么样,也有人打听他一天跑多久、实际能赚多少。刘师傅没有回避,他说这辆车标续版实际能跑400公里左右,基本能满足一天营运需求,“中午吃饭充一次,基本不用耽误接单”。
跑车这些年,他清楚每一个决定都关乎收入。从油车换气车,再从气车换电车,每一次转换都是为了降低成本。他说,“行业越来越难干,每省下一块都是自己的”。
平台没有对这类事件做出正式回应,但不少司机群都已讨论得沸沸扬扬。有人支持刘师傅,说“开什么车是自由,能赚到钱就行”,但也仍有人坚持认为他“不该开这么好的车出来跑”,甚至向平台投诉他“非法营运”。
截至目前,那辆小米SU7出租车仍在正常接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