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翻了下相册,发现一张合影,旁边是我一年前试驾的那台比亚迪汉。那次还冲我调侃:你说这电池能撑多久?我当时就笑了,心里估算了一下,一百多公里算正常吧,谁知道现在这个泰山用料也不差,续航估算比这个多一截。泰山的65kWh电池和它宣称的370公里纯电续航,算是一只脚踏进了高端插混的门槛。
说到这里,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一台价格能跟豪华车标比肩的国产SUV,它的堆料是不是只是给外表像的?我觉得,模仿是入门,但真正的差别在干货。泰山用800V平台配碳化硅,和几年前的特斯拉Model 3差不多的技术基础——这就像你用快递盒拼一辆车,表面看起来高大上,实际上里面的心脏还挺普通。你们有没有想过,768V还是那样的技术,用在大范围的量产上,意味着什么?我觉得,要是能实现成本的稳定,这个技术的门槛就比以前低了不少。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注意到后桥电机功率230kW,这数字估算下来,百公里油耗成本大概在0.4元到0.5元(粗算,假设每度电2元,电效率高一点)。比起燃油车,还是要便宜不少,尤其是考虑到保养和维修费用。这个方面,我一直觉得,电动车的优势除了续航和空间,还在维护成本。如果供应链稳定,泰山这样堆料够实在的车,长远来看,可能比传统豪华offer更有性价比。
其实我曾问过身边的销售:这车最打动你的是哪点?对方笑着说:配置也强硬,但最有感觉的是那个华为ADS 4。我内心偷偷嘀咕:这不就是硬件加软件的组合吗?就像你买了个运动鞋,鞋底的科技加持让你走路都觉得轻松。华为的自动驾驶靠的不是一台排队的激光雷达,而是软件算法跟硬件深度结合的结果——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数据炸弹在车里炸,来得快,反应也快。
当然啦,不能没有疑问。像泰山这种模仿+堆料的策略,会不会像那次人工智能的泡沫,只是一阵热闹?消费者真的看得懂这些堆料背后的技术吗?还是只看外表?我就觉得,很多人其实还是在审美疲劳中徘徊,见怪不怪就不再惊奇了。
说到这个,我心里暗想:会不会将来,国内的顶级SUV,都得长个库里南脸?直瀑格栅是不是会变成一道黑暗的符咒,让所有人一看到就想到仿的标签?泰山这种像的背后,是一种对认知界限的突破——不用搞花哨的造型,用硬核堆料告诉用户:我们懂你要什么。
你们有没有想过,用国产技术,打造与国际大牌越发接近的尊贵感,是不是就是赢在细节?像我认识的一个司机,常跑高速,他说:最烦那种窄嘴的车,车头都小得像哆啦A梦,豪华?不存在的。如果泰山车头那巨大的方正格栅还能让他觉得气场在那,是不是就达到了效果?这其实也是一种市场认知误区——大尺寸、正面霸气才意味着尊贵。
我更更正一下:模仿库里南的脸,并不是出于懒得设计,而是一种巧妙的市场策略。毕竟,直瀑格栅已经成了豪华车的身份证,你不用起大早去研究如何创新,只要模仿,反正天朝消费者也惯了。只是 —— 这是否会让人审美疲劳得更快?说到这里,我突然觉得,创新的点,可能还是在车内。比方说,一个能打得过全球必赢的人工智能系统,或者能在乡村也能绿牌的动力系统。
我心里隐隐猜测:或许,真正的差异化,不是外表的模仿,而是在体验圈构建中找到突破口。泰山的空间、智能化配置甚至价格——这些细节,还是用中国的空间逻辑去满足新中产的需求。这点比起拿个神似的脸,要高明得多。
至于市场反应嘛,去年极氪9X预售48小时突破8000订单,我一边琢磨,一边心里暗暗想:如果这股潮水还能维持,那国产高端SUV的或许真的是在这个时点被推动起来了。只是我不免担心,大家心里那个豪华的定义,会不会就变成堆料+模仿?
不过说到泰山也好,别的品牌也罢,可能都只是在重新定义一个曾经被世界定义好的词——尊贵。把豪华,从体面变成科技+空间+价格体系里的某种中式理解。什么时候,这个尊贵变得更加接地气,或者说更加实用,你觉得会发生什么?或者,反而,还是外表更能赢得市场?真想知道,那个豪华感到底还藏在哪个细节里。
(这段先按下不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