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挂机卖50万?还真是本田干出来的事。
你没看错,不是一台车,就是挂在船屁股后面的那个舷外机。东京车展上那台亮闪闪的350 V8,说的就是它。很多人对本田的印象还停留在思域、CR-V,或者买发动机送车的段子里,顶多再知道它的摩托车是全球霸主,市场份额比第二三四名加起来都多。但舷外机这块,多数人是懵的。
觉得这是本田不务正业,玩票搞出来的东西?那就错了。去年全球舷外机市场里,本田的份额是18%左右,稳稳地坐在第三把交椅上,和铃木并驾齐驱。在他们前面的是美国的巨头水星和同是来自日本的雅马哈,这四家联手就吃掉了全球将近86%的市场,你说本田在哪个领域甘心吃亏过?
这次亮相的BF350之所以惹眼,就因为它是本田量产的首款V8舷外机。那串数字不是说它350cc排量,而是结结实实的350匹马力。它的心脏是一颗5.0L(4952cc)排量的V8发动机,V型八缸,32气门,顶置单凸轮轴。这配置听着是不是有点性能车那味儿了?
这颗心脏的技术底子,全是本田自家压箱底的宝贝。玩摩托车的都懂PGM-FI电喷系统的含金量,这套东西直接从摩托车那边移植了过来,燃烧控制逻辑又借鉴了自家汽车上的稀薄燃烧技术,结果就是燃油效率硬生生提了15%-20%。对于动不动就要在海上跑一整天的豪华游艇来说,省油就是省钱。这台机器,就是为那些12米以上的大家伙准备的。
当然,本田也不是只玩高端。它的产品线很全,从中低功率的2.3马力到这台350马力的猛兽,能适配3米长的迷你钓鱼艇,也能驱动15米以上的豪华游艇。在国内卖得不错的BF90,排量1.8L,90马力,塞进了VTEC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再加上自家的BLAST增压和LEANBURN稀薄燃烧系统,瞬间加速有劲,匀速巡航时又比同级别对手省油12%,配个六到八米的中型艇正合适,报价大概12万左右。
一提到国内,情况就变得有意思起来。去年,像宗申、隆鑫、海的这些国产品牌,也从市场上啃下了差不多20%的份额,这看起来很不错。但细看就会发现,这些份额大多集中在100马力以下的中低端领域,而且核心技术不少还是依赖进口。真正到了大马力、高技术含量的高端市场,依旧是雅马哈、水星、本田这三家说了算,它们在国内占据了接近70%的份额。
这就是问题的核心。本田的厉害之处,从来不是在某一个单点上做到极致,而是它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技术协同网络。汽车、摩托车、飞机、乃至火箭的技术可以相互喂食,不断反哺,再加上它那套近乎偏执的品控,形成了一道很难被逾越的壁垒。
这其实也是我们制造业从大到强必须要走的一条路。我们现在有很多领先的地方,但不少都是在别人也能做到、但基于市场或成本考虑没有选择去做的地方实现了领先。不妨把眼光放得更宽一些,看看工业母机,看看高端精密设备,甚至就看看这个小众的舷外机市场,就会发现,有时候,我们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遥遥领先,尤其是在那些看不见的水下。
全部评论 (0)